先秦诸子-序言+目录>>
墨家篇 1-6.’非乐‘大国崛起的必要之举>>
1-7.墨家分裂,楚、齐、秦三派
“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韩非子·显学》
“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己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庄子·天下篇》
从其他诸子口中,我们知道了墨家自墨子死后,慢慢的分离成了三派:
相里氏之墨居于西方,在秦国一带活动,简称为秦墨;
相夫氏之墨居于东方,在齐国一带活动,简称为齐墨;
邓陵氏之墨居于南方,在楚国一带活动,简称为楚墨。
这三派有区别吗?
当然有!
这三派墨家与八派儒家一样,看似同出一脉,但彼此在思想上开始有了严重分歧,甚至到了互不认同的程度。
先来回顾一下墨家的性质,墨家是一个到处参与反侵略战争的武装团体,也是一个有学术思想的学派,同时又掌握着当时最先进的科技工艺技术。
所谓有哲学思想的科学家会武术,神仙都挡不住!——我瞎编的(笑)
墨子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一人身具三项才能的顶级天才,而他的弟子里也注定由这三类人群组成。
我们先来看楚墨,楚墨一派继承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同时也践行着墨子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反抗暴政思想。他们反对各国的战争,认为战争都是权贵们为了自己利益发动的,不利于百姓,所以他们始终致力于反侵略战争,保护平民不受战苦。
孟子也说‘春秋无义战’。在孟子眼里,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全是不正义的,都想着侵略对方,而结果是害苦了老百姓。
可见楚墨在对待反战问题上与孟子持同一观点。
这里得详解墨家‘诛暴政’的侠义行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游侠不同。
当时的游侠指的是带私剑者,有的游侠与贵族之间有契约关系,类似于雇佣兵或私人保镖。
战国四大著名侠客——豫让,荆轲,聂政,专诸。 他们都是这样的类型,他们忠诚的是雇佣关系,并非为天下苍生去挥剑。
当然出于一些历史立场,某些暗杀行为正好被后世宣扬为一种正义行为,最有名的当属荆轲,实际上荆轲就是燕太子丹养的门客,荆轲之举只是效忠于自己雇主而已。
其他三名侠客也是为主公杀人或是不惜性命替主公报仇,他们完成的是一种‘契约’精神。
所以当时侠客为了不认识的平民贯彻始终、一如既往地去主持公道的思想是没有的,甚至他们很多人还是好凶斗狠的暴徒。
胡非子修墨以教。有屈将子好勇,闻墨者非斗,带剑危冠,往见胡非子,劫而问之曰:“将闻先生非斗,而将好勇,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胡非子曰:“吾闻勇有五等。夫负长剑,赴榛薄,析兕豹,搏熊罴,此猎徒之勇也。负长剑,赴深泉,斩蛟龙,搏鼋鼍,此渔人之勇也。登高陟危,鹄立四望,颜色不变,此陶匠之勇也。剽必刺,视必杀,此五刑之勇也。昔齐桓公以鲁为南境,鲁公忧之,三日不食。曹刿闻之,触齐军,见桓公曰:‘臣闻君辱臣死。君退师则可,不退,则臣请击颈以血溅君矣。’桓公惧,不知所措。管仲乃劝与之盟而退。夫曹刿,匹夫徒步之士,布衣柔履之人也,唯无怒,一怒而劫万乘之师,存千乘之国。此谓君子之勇,勇之贵者也。晏婴匹夫,一怒而沮崔子之乱,亦君子之勇也。五勇不同,公子将何处?”
屈将悦,称善,乃解长剑,释危冠,而请为弟子焉。《胡非子》
墨家的胡非子反对游侠好凶斗狠无原则的私斗,于是发表批评的观点。
被游侠屈将听说了,就半道劫住他,说先生你说‘非斗’,我屈将好勇,你给我说个一二,说得不好,我就要你死!
于是胡非子就先说了四种匹夫之勇,又举了以晏婴、曹刿为代表君子之勇。屈将不仅被胡非子的嘴炮感动,甚至自己也投身墨门,成为胡非的弟子。
(题外话:关于屈将身份我个人有个推测,也许他跟屈原是同族。因为在胡非子的话里称他为‘公子’,这是对有身份的贵族才能用的称呼,屈家是楚国的大族,且屈将是楚国人。不过我研究的是历史哲学,对历史考古并不想深究,这里仅提出我的看法,给喜欢研究历史考古的同学一些思路。)
由此说明墨家不能单纯的看做战国时的游侠,墨家有精神信仰,他们的思想追求高于一般的游侠,而恰恰是墨家思想影响了后世的侠,使其侠客的行事有了正义性的参考标准。
再看齐墨,齐墨是一个以专注于墨家治世学、逻辑辩论学等理论学术为主的流派,他们游历各国,讲授墨家的兼爱思想,反对用暴力去解决问题。
它们甚至反对楚墨那种‘正义’性的抗争,希望能用更柔和的方式去获得和平,齐墨也成为墨家里最理想主义的一个分支。
齐墨并不赞同楚墨的‘诛暴行义’,也不赞同秦墨的‘以战止战’。
齐墨跟儒家很接近,希望通过依靠人的自律去达到兼爱。
齐墨希望统治者‘良心发现’,主动舍去自己的既得利益,去进行改革,去实行民主。
换位思考一下,贵族特权阶级明明自己掌握着权利和财富,能呼风唤雨,却要他们自己去扼杀自己的权利和财富,分享给平民,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所以齐墨思想同时遭到楚墨和秦墨的鄙视,齐墨之所以能在齐国范围活动频繁,也是因为当时的齐国设有稷下学宫,它是诸子百家争论思想的圣地。
用今天的话说稷下学宫就是齐国官方设立的文化沙龙,各种思想家都可以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观点。
题外话:
古希腊有哲学思想家的学术讨论圣地,我们也有。
魏国魏文侯作为第一个实行法治改革的国家创立了以‘孔子弟子-子夏’为主持的【河西学府】,特点是以儒学为主。
齐国齐威王效仿,创立了史上最有名的【稷下学宫】,并且欢迎任何学术来探讨,不再仅限于儒家学说,这也是诸子百家争论最为激烈的学术圣殿。
后来居上的秦国秦孝公招贤纳士,在秦国也开建了【渭风古喻】,也同样是不拘一格的吸引天下士子。
战国时代,言论不受任何什么官方、什么主流文化思想、主旋律的约束,是真正的畅所欲言、思想百花齐放的时代。
也许有人会担忧,言论完全不受监管,那么有人造谣怎么办?转发500次谁来管?
答案是没人管,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当言论开放时,意味着信息交流的高度自由,这种意识环境里,人们脑子里的第一反应不是去盲信一家之言,而是自然就选择兼听则明。
也正因如此,才有诸子百家争鸣,大家都得卯足劲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诸子百家时期是我们中华文明民智开启的第一次大爆发时期,而中华民族思想上的第二次觉醒,却是在两千多年后的民国时代,由西方文明打破了文化独尊的枷锁,中国人的思想才又一次解放了出来,涌现出了大量的思想家与文学家。
当年的清华、北大是国之重器,培养的都是为国家创作历史性价值的人才。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文化思想上的专制才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真正悲哀。
最后看秦墨,秦墨可谓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最大。
秦墨也是最具政治眼光的一派,他们更像是科学家,掌握着墨家最先进的科技技术,偏向于墨家学术里的科技发明。
秦国的军工农业、都江堰、郑国渠、灵渠、驰道、长城这些伟大工程,都有秦墨参与。
秦国商鞅变法的法家思想里有很多与墨家思想吻合。
秦墨帮助秦国的原因,就是看见只有秦国废除贵族世袭制,无视出身等级的尚贤,社会功勋制,无论士农工兵,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功劳获得尊重,得到参政权,获得当时只有贵族才有的爵位。
‘兼爱’就是需要人格权平等,秦国在政坛上不论贵贱,只论每个人创造的价值,这符合墨家代表的底层老百姓的利益诉求。
郎咸平先生也说过,美国为什么能吸引全世界的人蜂拥而至?因为那里能实现‘美国梦’!
在当时的秦国,能给社会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带来‘秦国梦’,秦国不分贵贱的敞开大门,吸引全天下各种有才之士。
不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一视同仁,不被岐视,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不强盛呢?
而后来的历朝呢?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想富贵想光耀门庭就只能读书,很多人读书也不是为了建设国家,只是为了考公务员,在官场混吃等死,这样的国家怎么能强盛?
也无外乎宋明儒家理学最盛的两朝,也是汉族人遭受外族凌辱最惨的两朝。
秦墨也继承了墨子‘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思想。要想全天下得以太平,那么必须彻底消灭战乱的源头。
源头是什么?
就是国家太多,没有统一,战争从春秋到战国打了300多年,秦墨要为战争划上休止符。
也许有人会大感惊奇,这怎么可能?一个倡导和平的墨家,居然会去为‘侵略国’研究武器?
这一点并不奇怪,比如‘加特林机关枪’的发明人(理查·乔登·加特林),他不仅是发明家,还是名无差别救死扶伤的医生,不管敌我双方的士兵受伤他都要救治。但最后他很郁闷,发现救活了这些人,又去打仗,到头来伤者有增无减,没完没了!于是他一怒之下发明了严重破坏平衡的杀伤性武器,也因此算是提前结束了美国南北战争。
秦国墨家秉持的也是‘以战止战’这种理念,秦墨与秦国政坛达成高度合作,秦国庙堂出资金,秦墨出技术,大力发展科技,一起完成统一天下的战争。
墨家3派他们都秉承和贯彻了墨子所倡导的各种理论,同时他们又因各自立场不同,而选择了专注于墨子的某一个具体理论。
楚墨行侠仗义,坚持‘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喜好帮助弱势一方。而这时候的楚墨也变得认‘死理’,谁先先发动战争,他们就要帮助被打的一方,而不会去看‘大局’。
《墨攻》这部电影,虽然有艺术加工,但它很好的表达了楚墨精神,楚墨始终是老百姓的弱者视角,管你什么‘统一论’,谁‘侵略’就是‘不正义’,‘不正义’我就要阻止。
这就与秦墨有了巨大冲突,秦墨是继承了墨子更高的政治眼光,认识到‘天下太平’不能仅依靠墨家那点微末力量反抗战争就能达成。
真正的太平,就必须‘以战止战’,消灭各国,使天下重新成为一个整体,所以秦墨帮助秦国发动统一(侵略)战争。
和平主义者,想必都不会认同秦墨这种‘战争’态度。然而这是人类文明的自然规律,恰恰‘和平’依靠的就是‘战争’,没有分出胜负,就永远陷在战争泥潭。
齐墨也属于和平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痛斥秦墨所为的同时,甚至也反对楚墨,他们认为楚墨的‘正义’,主观性很强。楚墨的行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动私刑’。
虽然楚墨出发点‘正义’,但一样的违背了法治精神,法治不是以暴制暴,而是需要有程序审判。
例如日本漫画《死亡笔记》里的主人公,就是一位非常有正义感的人,憎恨罪恶。当他获得神助,能自己惩罚罪犯的时候,他就动用自己的审判标准去惩罚犯人。
楚墨也是同样的问题,他们用自己的‘正义观’,去审判了别人。
这里笔者想再着重探讨下楚墨‘动私刑’的话题。
‘私刑’意味着‘人治’,作为法治社会,具备法治思想的人都不会赞同‘人治’。
但就拿当今来说,‘人肉搜索’一直有巨大争议,反对的自不用说,因为‘人肉搜索’就是典型的私刑。
而赞同的一方认为就是因为有了‘人肉搜索’才能曝光社会的阴暗面,才能起到监督作用。
把特权庇护下的恶行,公之于众,让大众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它争论的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国民的法治认知程度,可以依国民对‘私刑’的态度做参考。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认为‘私刑’没什么大不了。
那就说明这个国家的法治建设相当糟糕,是一个特权统治的国家,首先统治者自己不尊重法治,国民自然对法治失去信心,最终整个社会的状态就是始终循环着‘以暴制暴’。
墨家为什么要自发的反抗?不就是因为统治者无能吗?老百姓无法在国家法律保护下‘维权’,无奈只能自己保护自己。
任何国家,一旦法律不能保护弱者,偏向于特权者,最终只会走向人民诉求于暴力来维权的必然之路。
《三枪拍案惊奇》电影里有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片段:
片中胖子偷老板钱被丫头发现,于是丫头数落胖子一是品德败坏,二是违法犯罪。
胖子理直气壮的反驳:“老板不发我工资,我维权又找不到地方。我不偷,我等着饿死吗?如果我能有法律途径拿到自己的工钱,我想犯罪吗?以为我不想做遵纪守法的人吗?”
最后胖子反问丫头:“你有什么办法能帮我讨回工资?”
丫头表示她不解决这种实际问题。
其实根治‘私刑’很简单,政府有没有决心做到法治公正!
墨家作为平民代表,如果不是老百姓无路可走,谁会愿意打打杀杀?
这里又佐证了另一件事,战国列国都把墨家当恐怖分子,墨家‘到处作乱’。而唯独在秦国没有,原因是什么?
因为秦国是法治国家,做到了墨家理想中的‘人格权平等’,秦国给予任何人出人头地的机会。在秦国,老百姓能用法律维权,墨家没有出手的必要。也因此秦国政府与墨家不仅没有冲突,还能愉快的合作。
由此我们也看出墨家3派也真实的反映了人性的不同:
秦墨代表着有政治远见的一群人;
齐墨是倡导和平的理想主义者,希望通过呼吁就能使天下太平;
楚墨是心怀正义的侠士,谁受欺负就去帮助谁。
通过墨家三派的分析,可以看出诸子百家思想,即便是同一派的思想也不能简单的混为一谈。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三位大师一样,孔子尊君,孟子爱民,荀子重信,其细剖下去,他们的观点都有很大冲突。
(本小节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