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论语文惠书屋
《论语》讲堂留影187

《论语》讲堂留影187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4-04-13 05:01 被阅读0次

    2024-4-12 一百八十七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语音整理
    这一章从内容上来说,是孔门弟子对老师的形象最全面最深刻的描述。从总体上来看,孔子在弟子的眼中十分亲切,十分实在,又十分具有尊严。这种形象让我们感觉到,孔子既平易近人又严肃认真。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越是地位高的人,往往越平易近人,礼贤下士。而一个人如果修养品德不够的话,则是在现实生活中热衷于给别人制造麻烦,从而来显示自己的权威。
    所以孔子能够做到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是一个人内在修养达到一个极高的境界,才能够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
    我们从文本上来看。“温”就是温和,“厉”就是严肃。就是说孔子给人的印象既温和又严肃,同时“威而不猛”。“威”,就是正气凛然的意思;“猛”就是暴戾,有一股戾气,也就是说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孔子虽然威严,但是没有暴戾之气。“恭”就是恭敬,“安”就是安详。就是说,孔子能够做到温和而严肃,威严而不暴戾,同时对人恭敬而又安详。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容貌气质,其背后往往是他的德行和修养。如果一个人德行不够,修养不足,那他的容貌和气质往往也会跟着跑偏了。关于这一点,在《中庸》里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孔子在这方面,可以说给我们做出了一个表率。说到底,“中庸之道”就是讲究一个适度,你可以严肃,但是不能咄咄逼人;你要温和,你要有威严,但是又不能暴戾,所以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所谓的适度,不是差不多就行,而是要做到极致,差一点儿都不行。
    最后的“恭而安”,他也是孔子表现出来的个人气质。“恭”和“敬”是两种不同的状态,“恭”是对自己,“敬”则是对别人。就是说,孔子在一个人的时候也能够做到“慎独”,无论是样貌还是衣着,都要端庄整洁,行为举止也都谦恭得体,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比较稳重,比较靠谱,能够让那些向他学习的人感到比较安心。
    总之一句话,孔子之所以具备这样的外貌体征,是因为他内在的修养达到了这个境界,由内而外,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魅力。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本章前面少了一个字“君”,就是“君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样的话,包括的范围就扩大了,不是单纯在说孔子,而是在说所有的君子都应该能够做到这一点。

    张居正直解

    温是和厚。厉是严肃。威是有威可畏。猛是暴戾。恭是庄敬。安是安舒。门人记说:容貌乃德之符。人惟气质各有所偏,故其见于容貌者亦偏。惟夫子则容貌随时不同,而无有不出于中和者。如人之温者难于厉也,夫子和厚可亲是固温矣。然和厚之中自有严肃者在,可亲也,而不可犯也,又何其厉乎?温而厉,是温之得其中也。人之威者易于猛也。夫子尊严可畏,是固威矣,然尊严之内自无暴戾者存,可畏也亦可近也,何至于猛乎?威而不猛,是威之得其中也。人之恭者难于安也。夫子庄敬自恃,是固恭矣,然舒泰而不拘迫,自然而非勉强,盖周旋中礼而有忘其恭者焉,又何其安乎?恭而安,是恭之得其中也。盖圣人全体浑然,阴阳合德,故其中和之气见于容貌之间者如此!欲取法其盛德之容者,当先涵养其中和之蕴可也。

    孙中兴详解〔摘〕

    这章是弟子描述孔子平日的神态,搭配上章说的“君子坦荡荡”。这章该放入专门记载孔子行为的《乡党篇》篇中。有些版本在“子”后有“曰”字,有些版本“子”字前有“君”字。

    “温而厉”,如果照传统的解释“温和而严厉”,就会造成我们认知反差的困扰。所以毓老师认为“厉”应该是“鼓励”,和《子张篇》第九章的“听其言也厉”应该是一样的。这样“态度温和,常讲鼓励人的话”前后就比较一致。

    《子张篇》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18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bk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