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互联网时代,网络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路径更加便捷了,比如得到、樊登读书会、喜马拉雅、混动大学、TED、MOOC……许多的线上学习平台和app可以获得知识,那么如何用好线上课程的资源呢?如何有效进行学习和吸收呢?
我以近期学习的《刘澜北大领导力30讲》为例和大家分享下。
首先给大家一个参考学习路径: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64887/773b2563f417448d.png)
一般我会在学习之前进行观察和思考,比如,为什么学习?用什么学习方法?
学习中,是否领悟了重点,是否需要记下?
学习笔记如何记录?记录什么样的笔记可以帮助记忆?
除了内容,有无其他文本或者音频之外的启发?
后续执行要如何做?如何结合到生活和工作中?
你刚学习的是值得留存的吗?是值得推荐别人的吗?推荐给谁?——让知识流动起来,才是“美”!
举例
接下来,我举例《30讲领导力》详细说明下这几个步骤。
学前准备
最近比较感兴趣“领导力”的研究,感谢小花老师推荐的得到课程《刘澜领导力30讲》。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64887/10fcf65e4cbf9346.jpg)
观察语音课程:
目录清晰,长度适宜;
每节课的时间长度都是差不多10分钟;
有内容纲要,课后还有读者留言;
课程可以回放。
根据上述特点和我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办法:
通过课程观察,我就确认在起床和睡前的碎片时间听语音,这样有足够的空白时间可以思考;
每次听完,随手记下有启发的点(手写笔记本,思绪比较不会被打断);
最好的学习是做出来和说出来,所以如果认为好要推荐给需要的人,有启发的在工作中践行;
统一一个专注时间整理笔记:整理启发、用思维导图整理逻辑、评估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确认后续的执行方案。
制定一个表格,评估自己的十个方面的目前能力,后续改善之后再评估(自评为主。如果有老师帮助“他评”也很好)
设计表格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64887/9bee3877dd2c101e.png)
学习中记录启发
笔记方式我一般会用手写笔记和思维导图。
本次我用便利贴顺手记下要点,找了一个时间专注整理成后续的思维导图。(30分钟)
主要内容回忆(摘录并说明了一些便利贴的内容):
要点回顾【不想看的读者可跳过】
1、用口诀修炼领导力。我就想到10巨口诀如果是10门课程的话,那么我可以考多少分数。
就激发了自我评估的想法。不科学的随意方式自我评估,大概是平均分6.7。
回想起我大学的时候经常在智力、德行、讯息、执行力、技能,这几个维度的细分项目上对自己进行评估。进入职场之后反而丢失了原来的习惯。
2、领导力与魅力。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里面的提出的领导力≠魅力,打破了我原先的心智认知。如果领导力到一定程度的领袖人物会有魅力,魅力还会有副作用,比如过于权威、个人对组织影响过大等,那么什么样的有魅力的领袖人物是我希望成为的?
想起了前不久看的电视剧《将夜》里面的夫子,貌似就是有智慧但是保持良善的童心和好奇心,也容忍自己“吃”的癖好,做好自己。自己不会因为别的赞美和惧怕和改变自己的行事风格。
3、领导力第一句口诀“我来”的反思。我想起来以前更多的是在技术上的我来,在思维提升上和战略迭代上缺少“积极主动”的投入。想起书籍《原则》里面的,Ray Dalio要帮助团队找到“目标”并且以身作则去完成。“我来”不仅是一种做事上的先行,在思考、在反思跌倒的原因上也需要站出来。
4、反思第二句口诀“我不知道”。体质内的教育经常教育人去“听从”,我是很久之后才学会提问。提问的第一步就是让自己“我不知道”外露,然后用谦卑的态度向他人请教。
5、培养唱反调的人。培养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执行的“唱反调员工”非常重要。
6、追随力
这个词是第一次听到,领导也是需要管理的。原来在“追随”上也可以体现领导力一样。后续要积极动员上级一起致力于目标的完成和战略的迭代。
7、13讲中的领导力故事中要有一面镜子。我想起了参与哈佛商学院马修老爷爷的课上说:我的故事、我们的故事、要做什么、为什么现在。四个流程和这里说的:我是谁、我们是谁、我们何处去的故事、我们为什么变革的故事。有非常多的重合。内核是类似的。【领导力就是动员群众解决问题】。这节体现了动员力。
8、在具备问题心智上的启发。我们后续人事部在入取管理层员工的时候,要考核:技能能力、人际能力、概念能力。以前在概念能力上的问题设计比较少。
9、犯错—没有犯过大错的人都是平庸之辈。《原则》当读完,所以记忆深刻,里面的GPDDD的反思方式是作者不断在“犯错”中总结经验、优化解决办法和思考办法,重新起航,这个关键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10、反思。四个要素“抽身而出、放下情感、转换角度、指导实践”。
11、系统思维。我希望带同事做工作坊,get到整体>部分的总和的能力的探讨。整合思维就是“鱼和熊掌兼得”,回顾从前的很多决策,因为需要在乎各方的利益,所以经常处理“兼得”,怕是自己有“舍不下”的执着。但是这里给我自己以鼓励。原来整合思维是对的,只是我在技能上需要继续提升。不要在兼得的同时把“鱼与熊掌”变成“萝卜和白菜”。保障兼得的质量完成度。
12、“热爱优先”是奥林匹克精神。
13、成为领导者就是成为自己!
近期看了一些哲学书籍,读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因为我的很多“内在系统逻辑”和很多智者竟然相似,所以冲击并不是很大,读起来也不难懂。比如《智慧书》《人生的智慧》,里面的关于反思、逻辑、看世界、看自己的方式,我貌似也差不多。所以我后续就是要好好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学会输出和整理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内在宇宙。
最后就是“更好的成为自己”。因为如果顺应“智慧”,依靠智慧,那么做好了自己,之后就是要创造机会更好的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说“更好”的自己的同时,就是在否认当下的自己。爱自己,成为自己!
14、元学习概念的鹅软石人格的启发。我以前就是认为内方(超级有原则)外柔(比较不在乎一些小的边界,比较包容)的人格是好的。作者提到的鹅软石人格,我很喜欢这个概念。另外π型人才的启发我对于工作组织的能力思考。
另外三环学习:行为上改变、目标上改变、心智模式上改变。计划学习会主题定位“学习力—我有我优”和同事们探讨如何“好”的学习。我把有为人身上的优秀特质和思维当做学习的养料。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64887/0e71b7805f55d4d9.png)
学习后
学习后要思考这个和自己工作的相关性。
所以根据启发制定执行方案。
1、知行合一:在工作上的践行【这里就不公开执行计划了】
2、优化本文上传得到和简书,后续可以自己重复修炼翻盘使用
3、每月反思笔记中加入修炼口诀的反馈。(我给自己在口诀上的打分,唯心估计,不需要精准,重要在于内省)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64887/2dfa3d6f2d0960d1.png)
4、分享课程给予需要的朋友。身边的黄老师、丁同学都是我认为下次聊天可以推荐的对象。
5、两个月后反思自我践行的情况和心智理解“领导力”的差别。
课程内容之外的启发
1、在课程的设计上考虑了读者的双向互动,内容之外的礼物,对于传送知识和智慧的双重给予。
刘澜老师设计课程最后的留言都会进行每条回复,可以很好和读者互动,统一的问题还会通过加餐进行整理和系统上的统一回复,保持读者的体验,并给予惊喜。
开始课程的导读和后续的学习方式的分享,是礼物,读者会认为物超所值。
2、在人格精神上的启发。
在课程的原本设计上,他就体现了自己的鹅软石人格,有原则和规律推进又注意顺应环境和读者反馈给予支持,是一个“好”老师。他是一个好老师,我们才会更加珍惜他的智慧。大概也就是以身作则吧!
3、学习方式上的反思。投入时间本次总结多了些,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具体看后续内化和落地多少。
结语
所以,从开始为什么听这个课,到我选择用自己的早晚时间去听课,专注时间整理启发点,把启发变成行动,再安排到工作中去落实,后期还制定了反思落实的时间。这样的一个周期,差不多就是应用型知识学习的路径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64887/d0c300203d1182a0.png)
以上,感谢阅读!希望我的举例记录对您有一丢丢的参考价值!
唯有祝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