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下山
到了七月下旬,王晓宁就想每天下班后回家,一个是因为他在生态园里早已逛腻,回家还能上网;还有就是陈雨涵在山下的一个驾校报了名,每天都要去学车,就没时间陪他一起逛了。因此他在住旅馆满一个月后便开始每天下班回家。
中午下班时正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不过他正喜欢热。此刻由于人们都在睡午觉,路上静悄悄的,很少见到行人车辆。他从山上下来时有很长一段距离都是下坡路,不用蹬也能骑很远,所以很轻松。
村里的这条柏油路他在上学时就走惯了,路两旁的庄稼地是他最喜欢的景色,不过现在由于新盖了许多门脸儿,把一半的庄稼地都挡在后面了,这令他很遗憾。他想起上学时一出校门走不远就能看到庄稼,还有一棵茕茕孑立的枯树。有一次自己骑车子带刘蕾时还看见了“枯藤老树昏鸦”的情景,可现在这棵枯树也被门脸房挡住了。
为了让陈雨涵在山上不感到闷,他每天都从家里拷一部电影带到山上。中午下班后陈雨涵就和几个服务员坐在电脑前看。不过后来饭店主管说服务员中午看电影不睡午觉,晚上工作就没精神,因此王晓宁以后就不再拷电影了。
山上顾客最多的时候是七月下旬,王晓宁由于一台打印机打印不过来,就去文具店又搬来一台。每天晚上大厅里都坐得满满的,基本上都是旅游团的人。当那五名模特一上台时,顾客们便蜂拥而前,挤在舞台下不停地拍照,闪光灯闪成了一片。
有时也有一些公司来这里聚会,占了整个大厅。有一次来的是一家马来西亚的公司,晚会达到高潮时台上台下的员工们都蹦起迪来。后来他们仍意犹未尽,出去把停车场北面空地上的篝火也点燃了。这是王晓宁上山以来第一次见那堆篝火被点燃。点篝火要花388元。这个公司的员工都围着篝火转圈跳舞,饭店也把音箱给搬出去放歌伴奏,就跟过狂欢节似的。
不过旺季过得很快,进了八月顾客就开始减少了。这是因为青城的夏天很短,八月初就有了秋意,这种感觉在山上更明显,没有一点儿夏天的酷热了。
从八月起生态园里便有了蛐蛐的叫声,而且到处都是,感觉有几十只之多。这让王晓宁十分高兴,没想到能听到这么多的蛐蛐叫声,这是他从小到大都没遇见过的。要换在他小时候,听见这么多蛐蛐叫声早就高兴得上去逮了,可现在觉得只听听声音就够了。
每天下午五点半上班时,他一进生态园大门就听到此起彼伏的蛐蛐声。有时他就干脆下来推着自行车走一段路,因为蛐蛐主要集中在山下。当他从柏油路开始上山时,看到路两旁的草地上洒满了橘黄色的阳光,正是从这些草地里传出的蛐蛐叫声。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秋意,觉得此时不管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都是那么凄凉。他心想:如果是在盛夏,此时的太阳还挂得很高,射出的阳光也是炽热的白光。而此时的太阳位置已经变低了,射出的光也是没有炽热感的橘黄色光。
他又想起六月份刚上山时听到的各种虫鸣:蝈蝈叫、知了叫、叫蚂蚱叫。那时的虫鸣就像一首欢快的交响乐,让人感受到了盛夏的勃勃生机。可惜的是没过十几天他就听不见一声虫鸣了,而且也见不着一只蚂蚱。这让他感到十分奇怪,心想怎么突然之间这些虫子就都消失了呢?
有一次他看见正在浇树的旋转喷头时才突然想到,肯定是山上的工作人员用杀虫剂把这些虫子都杀死了,否则怎会一只也不见呢?这令他很气愤,心想这些虫子又没多到成灾的程度,也没有影响到任何人,为什么要把它们都赶尽杀绝呢?有这些虫子在还能让游客们听到各种虫鸣,那样才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可没了虫鸣,生态园里就显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活力。这哪叫生态园,应该叫植物园。
如今在经过了一个月的沉寂后,生态园里又响起了虫鸣。虽然只有蛐蛐这一种叫声,而且这叫声令人感到一种秋天的凄凉,但它毕竟是大自然的声音,它让人感受到了不同季节的不同乐曲。
八月过去一半后,山上便有了凉意,王晓宁晚上下班后还得穿夹克。顾客也更加少了,即使是晚上,大厅里也冷冷清清,坐不了几桌人。由于顾客少,那五名模特也回蒙古国了。晚上舞台上的表演只剩下了唱歌。有的歌手已经到城里其它饭店唱歌了,剩下的歌手也经常聊天说在城里哪家哪家饭店唱歌能挣很多钱,准备过一段时间去。
王晓宁他们的生意自然也不好。同样,山下的三家饭店只有一家还行,另两家也很惨淡。因此有一个店的摄影师辞职了,张总只好把刘建成调去。这样山上就剩下陈雨涵和王晓宁两个人了。
六月份王晓宁刚上山时还想象着九月份山上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很冷清,还希望能在山上工作到十月一号。可没想到现在才八月份就已经这样冷清了,照这个样子恐怕九月份就得下山。
他心里很担忧,因为如果下山了就不知道还能不能和陈雨涵在一起工作。他一直不敢向陈雨涵表白,怕像前三次追女孩儿一样再失败了,所以想等自己有了好的发展后再追。而现在他只希望能和陈雨涵在一起工作,希望这样的时间长一点。
八月底的一天,晚上他俩下班后正走在停车场上,发现地上有一只哈蟆正在往前跳。他俩感到很奇怪,没想到这里还有哈蟆,同时也想到了刚上山时曾在青年政治学院的人工湖里看到许多蝌蚪。后来过了十几天他俩又去了一趟,想看看蝌蚪变成青蛙或者哈蟆没,可是蝌蚪也不见了,青蛙和哈蟆也没见一只。他俩觉得这只哈蟆不可能是从那儿过来的,因为离得很远。回想起这些,两人都很感慨,当初看蝌蚪时才刚上山,天气也才刚进入盛夏,而此时已经秋意渐浓,过不了多久就要下山了。
九月一日中午,饭店里顾客很少,王晓宁和陈雨涵只照了三张相,还是山下建院的一个新生和他父母上来看风景时照的。一点半的时候张总给陈雨涵打了一个电话,问中午照得怎样,听说只照了三张后,知道以后销量不会再起来了,便让现在就收拾设备,一会儿派车来接他俩下山。
他俩回到文具店后,张总说另一个饭店的两名员工辞职了,让他俩从明天起去那个饭店照相。王晓宁听了非常高兴,因为又能和陈雨涵在一起工作了。
第二天中午他俩来到这家饭店,这也是一家蒙餐饭店。王晓宁五月份在这个店干过十几天,后来又去了别的店,而陈雨涵六月份刚来公司时就是在这个店实习的,因此他俩对这个店都很熟悉。虽然这个店现在顾客还挺多,但比起夏天来还是差远了,所以他俩在这儿也不会干多长时间。
王晓宁已经打算好如果这个店也干不下去,就继续回家写诗。至于追陈雨涵,现在只能把这份爱藏在心底,等自己的书出版了再去表白。他感觉陈雨涵可能对自己也有一些喜欢,因为两人在山上时相处得很融洽,一起逛生态园,一起逛青年政治学院,一起进城办事然后逛街。他觉得两人除了没有牵手之外,几乎和恋人一样。他也猜测陈雨涵可能和自己的想法一样,都是认为只有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后才能谈恋爱,否则即使在一起了也不一定能长久。
转眼就到了国庆节,他们休息三天。陈雨涵家在青城附近的一个县城里,所以回家过节了。四日王晓宁来到饭店,过了上班时间仍不见陈雨涵来,便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可是总打不通。他问负责照相的同事,同事说可能陈雨涵家里信号不好。他没办法只能给张总打电话了。张总又派来另一个女孩儿做销售。
王晓宁盼着陈雨涵能继续来上班,可是又预感她可能要辞职了,果然几天后张总说她辞职了。因为她在山上报了驾校后现在还没学完,学车和上班的时间有些冲突,所以只能辞职了。
王晓宁虽然很不舍,但知道迟早自己和陈雨涵都会离开这个公司的,因为这个蒙餐饭店主要靠外地游客,而现在马上就要进入冬季了,到时候人会更少。很快就到了十月底,他们有时中午才照两三张,晚上也只有十几张。王晓宁觉得现在的工作有两个人就能干得过来,一个销售兼打印,一个照相。自己没必要在这儿干了,还不如回家继续写诗。于是他便辞了职。
回到家他就开通了一个博客,把自己去年写的诗每天往上放几首。一开始他还以为只要把诗往上一放,就会有很多人来看,用不了几天自己就能火起来。可是两天过去后,点击量只有十几,这令他大失所望。虽然他也知道一夜成名不切实际,可对这么少的点击量还是无法接受。
他给以前的一个同事打电话,因为那个同事以前写过博客,他想问问如何能提高点击量。同事告诉他必须多去访问别人的博客,别人才能回访他。他听了十分失望,心想靠这个办法怎能火起来呢?每天即使什么也不干就坐在那儿看别人的博客,一天下来也看不了多少个啊。可是又没有其它办法,他只能这样做,每天早晨起来就开始看别人的博客,一直看到晚上。这样虽然使点击量多了一些,但离他的期望值还远着呢。因此他也不抱什么希望了,心想自己还得踏踏实实地继续学写诗,如果写得好,自然有一天会火的。他对自己也很有信心,因为向博客的文化版块投过几次稿,有两次通过了。
除了博客,他也在其它文学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诗歌,可是点击量还不如博客,于是就放弃了。
和去年一样,他不想在冬天去找工作,想等明年春天再找,在这几个月里把诗歌好好再学一学。过去几年里他买了许多诗集,可大多数还没看,现在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看了。这个冬天他看了歌德、海涅、波德莱尔、拜伦、雪莱、济慈、彭斯、狄金森和泰戈尔的诗集。歌德和波德莱尔的诗集他以前看过一个译本,这次看的是另一个译本。
他最喜欢济慈的诗,觉得自己就好像和济慈心灵相通似的,有许多相同的看法和感受,因此他觉得自己和济慈一样有写诗的天赋。他喜欢济慈是因为读到《秋颂》时立即就产生了同感,心想这不就是我小时候在院子里经常看到的情景吗?傍晚的云彩被夕阳染成了玫瑰色,高高的天空上燕子一边飞翔一边呢喃,院子里一群小飞虫忽高忽低地飞舞……他没想到一个两百年前的英国诗人竟写出了和自己童年所见的几乎一模一样的情景,因此感到既惊奇又欣喜。当他读到《蝈蝈与蛐蛐》时,再一次产生了同感。想起自己八月份在山上听到蛐蛐的叫声时,也是想到了刚上山时听到的蝈蝈声。
济慈写诗所用的艺术手法也是他非常喜欢的。他觉得诗歌就应该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给人以美感。世界上大诗人的代表作几乎都是这样的,就像济慈的“三颂”、雪莱的《西风颂》、莱蒙托夫的《帆》、叶赛宁的《白桦》等等。中国的古典诗歌也是如此,让人喜欢的诗大多都是具有鲜明形象的诗。人们只要读到这些形象,就知道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比如当人们读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或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时,自然会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就这样王晓宁静心看了两个月的诗,转眼已到了新的一年。他很想见陈雨涵一面,已经三个月没见面了。他只和陈雨涵通过一次电话,知道她现在的工作是卖保险。由于自己没工作,他也不好意思给陈雨涵打电话,那次电话也是陈雨涵给他打的。因此以后他也只能期盼陈雨涵主动给自己打电话了。
下一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