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歌原创作品——
长篇小说《前辈的人生》
第三部 皖南岁月
第二十四章 进教导队
“谭副司令,你也参加我们小组会吗?”
“薛世光同志,这里没有谭副司令,只有谭振林同志。”
第一次党小组会,谭副司令就给他上了一课,告诉他,在党内一律称同志,大家在政治上都是平等的。
这次党小组会,是专为新同志的到来召开的。小组长马森荣首先向薛世光表示欢迎,接着又向他介绍了一些党的基本知识。
他告诉薛世光,在军队里,“支部建在连上”,是毛主席在秋收起义后,率领队伍向井冈山进发途中,在一个名叫三湾的地方对部队进行整编时提出来的,这是我们人民军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所以,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每个基层连队都有党支部,班排有党小组,机关里也不例外。作为党员个人,要起先锋模范作用,平时训练和工作时,要不怕苦不怕累,打仗时要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不怕牺牲……
“还要头脑灵活。”参谋长赵凌波插话说,“在机关工作,要多开动脑筋,及时领会领导意图,自觉地把工作做到位。”
薛世光听了大家的话,不住地点头,感觉爱益非浅。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教导他“要头脑灵活”的首长赵凌波,后来调到军部,并在两年后的皖南事变中过于“灵活”,危急关头叛变投敌,被时任团参谋长的梁金华带人追上去,一枪给崩了。
阳历年过后不久,薛世光的老领导林昌扬,到支队参谋处看望他,和他亲切地聊了一会分别后的工作情况。得知薛世光现在的工作是测绘军用地图,林昌扬首先为他高兴,说能承担这样的任务真的了不起。接着又提醒他,这项工作非常非常重要,又非常非常精细,一点都不能马虎,差之一毫失之千里,以后首长都要凭借这些地图指挥作战,地图准确不准确,这可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大事。
薛世光听后说,老领导的话我一定牢记在心,工作时绝不马虎。他心里明白,老领导是在关心他,爱护他。有这样一位人生导师,使他感到由衷的愉快,受到了新的激励和鼓舞,浑身增添了力量。
半个月后,林昌扬再次来看望他。这次来,林昌扬还给他带来了一张他俩在三里店合影的照片。
薛世光接过照片,仔细端祥,怎么看都像是两兄弟。他笑咪咪地看会照片,又看看林昌扬,最后小心翼翼地把照片装进上衣口袋里。
这张照片,他一直保存到抗战胜利,后来在从山东南下的途中不慎遗失,为此,他懊恼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支队参谋处临告别时,林昌扬再次告诫薛世光,测绘军事地图时,一定要细致观察,不能出一丁点儿差错。薛世光连连点头称是。
在测绘室,薛世光的指导老师是马森荣参谋。薛世光虽然会画画,但测绘地图却是新手,一切从头开始。测绘地图包括测量与绘制两个方面,测量是基础,只有测量准确,画出来的图才真实可靠。为此,马参谋除了向他传授一些测绘地图的理论知识外,还常带他到野外看地形,进行实地指导,教他如何辨别方向,测量高度和距离, 把握地形地貌特征。在实际操作中,薛世光学会了标杆和测量仪的使用,掌握了用三角板、量角器和圆规的画图技巧。
后来,谭震林副司令每次出去察看地形,总是带着他,他也每次都能及时地把首长需要掌握的地形、山脉、村庄、道路、障碍、河沟等绘制清楚。
这期间,薛世光把繁昌县城周围以及三山一带的地形地貌都熟悉了一遍,并绘制出一幅完整的军事地图。这个地图,为后来谭副司令指挥的保卫繁昌的战斗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1939年五六月间,已经晋升为少尉的薛世光,奉调进入三支队教导队学习。当时的教导队,主要是训练排、连级干部,一般情况下,学习结业后,都要到基层连队任职。
薛世光对此充满期待,他实际上非常怀念在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的那段日子,那时他是机枪连的班长,带领着手下的8个战士,白天围着那挺法国造的马克辛机枪搞训练,或者听指导员讲政治课,晚上要开班务会进行讲评,日子过得紧张而有生气。
最主要的,那时他是个带兵的人,当了兵哪个不想带兵打仗呢,尽管只是兵头将尾。但在支队司令部就不一样了,他虽然身挂少尉军衔,实际上还是个听人指挥的兵。以现在的军衔下连队,那可得要带二三十个兵呢。
因为目标很诱人,薛世光学习很刻苦,所有的学习科目,成绩都是优。
除学习外,其他方面也都积极主动。教导队为了生活自给,在周边开垦了一些荒地种蔬菜,薛世光每天晚饭后,都要去菜地拾掇一番,锄草,浇水,施肥。
教导队的操场边有个大宣传栏,自从薛世光进教导队学习后,他就把布置宣传栏的任务接过来了。他图画得好,字也写得漂亮,很吸引人。宣传栏每周一期,周日出刊,每到周日下午,操场边的宣传栏就成了教导队一道靚丽的文化风景。
三个月的培训学习终于结束,在这三个月中,薛世光的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军事指挥知识,都有了很大提高。此时,他胸有成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没想到的是,结业时,分配到各个连队的学员名单中没有他的名字。
“薛世光同志,根据你的特长,组织上决定,你留在教导队担任文化干事。这是工作的需要,希望你能正确对待。”
当教导队领导找他谈话,宣布这个组织决定时,薛世光心里那叫个郁闷啊,早知如此,当初干嘛要逞能,去捣估那个宣传栏呢,现在一切都晚了,在领导眼中,自己就是个文人,已经被框死了,想武都武不起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文化干事就文化干事吧。
然而教导队也没能留住这个人才,一个月后,支队司令部的一纸调令,再次改变了薛世光的人生轨迹,他又回到支队参谋处,但这里并不是他的落脚处。
代表组织找他谈话的,是他原来的党小组长马森荣参谋。马参谋对他说:“你是印刷工人出身,现在军部印刷厂非常缺少你这样的专业人才,所以组织上决定调你到军部印刷厂去。希望你到那里后要好好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