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和男朋友闲聊,他突然问我“你觉得,怎样才算幸福?”我怔了一下,回答到“我想,我们以后可以上半年班,然后再玩半年。没事吹吹海风,爬爬山,看看日出,闻闻花香,最好再养一条狗……想想就觉得幸福得飞起了。不过,也不是非得这样。”
电话那头的男票,噗嗤一声笑出了声,“你要求还挺多,听上去这就是有钱也有闲的生活啊。看来这几年要好好奋斗一下才可以,不过没关系,也就需要辛苦几年,早晚苦尽甘来。”
我撇撇嘴,觉得哪里怪怪的,想要反驳,却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直到无意间,在樊登读书上听到了《幸福的方法》这本书,才发现我和男票都犯了错。
我错在把幸福和状态画上了等号,而他错在选择“忍辱负重”的前行。
“幸福是一种能力,与状态无关。”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67657/85d552d4c775ff31.png)
01
记得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主人公是妈妈和儿子,随着场景转换,荧幕上依次呈现这样的对话。
“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
“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
“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奶奶,等我长大了,就让你享福啊!”
……
每一幕都温馨无比,但也让“妈妈”有了更多期待。直到最后一幕,旅行还未成行,“妈妈”却突然病倒。字幕上打出了最后一句广告语:“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然而比起等待的遗憾,更令人遗憾的是,“妈妈”并没有幸福的能力。明明可以享受每一次的温馨,“妈妈”却总是选择等待。下一次也许会更好,但当下的温馨也完全值得享受,不是吗?
广告中的“妈妈”并不是个例,而是千千万万个、忍辱负重的我们的缩影。我们相信苦尽甘来,认定未来的美好,需要苦行僧式的现在来换取。幸福永远是将来时,而将来却可能永远不会到达。
因为我们每达成一个目标,都会有下一个目标冒出来。如果我们总是把幸福和期待的状态挂钩,那我们永远都只能是幸福的追逐者。人生不应只为了一个结果,还应该有每一程的风景。
不可否认,当下的一些牺牲,可能会让未来更加美好。可是我们没有必要认定这就是痛苦的,为未来而奋斗本来就该是件快乐的事啊!
我们需要的是去感知到当下的快乐。要知道,前行不一定要负重,还可以带着幸福的味道。
02
与“忍辱负重”的态度相反,“及时行乐”的快乐也不是真的快乐。
因为这种快乐没有未来,也不是真正意义的幸福,它更像是对人生的一种麻痹。
无论是网瘾少年还是吸毒成瘾者,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未来。可是那种短暂的快乐还是轻易地俘获了他们。
虽然看上去和“忍辱负重”的变现形式千差万别,但是本质上都是把幸福和状态挂上了勾。只不过一个追逐,一个沉沦。
及时行乐者的幸福,被牢牢地绑在了让他们成瘾的事物上,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03
有研究表明,即使遭遇了截肢这样痛苦的时期,平均一年时间,幸福感也会回升为截肢前的水平。
同样的,被大奖砸中的幸运儿们,一个月左右后,他们的幸福感,也会回落到之前的状态。
所以你看,无论是不幸的降临,还是被幸运砸中,都不能左右我们整个人生的幸福感。
那些憧憬的状态,不会真的让我们幸福;那些突如其来的灾难,也不能剥夺我们幸福的能力。因为能否幸福,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
学着用心,体味自己的点滴,你会发现每一刻,都可以是幸福的。
即使当前的状态并不完美,但是依然有太多值得快乐的事情。
这一刻,你依然可以自由地呼吸,并完全拥有着此刻的生命。甚至当下将是你生命中最年轻的时刻。
如果此刻你正在忙碌,那么请为自己被需要而喝彩;如果此刻你处于闲暇,那么就安心地享受,生活馈赠的闲适时光……
每一个生活馈赠的酸柠檬,都可以变成可口的柠檬汁。只要你拥有幸福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