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欧阳泽林,对于个体我“不误正业”——助力个人品牌IPO;对于组织我“业涉撩人”——助力企业的雇主品牌和招聘创新,个人微信:zhaopiner1 欢迎批判性点赞和报复性打赏!
本文阅读价值:帮你梳理了11种能够帮助你塑造个人品牌(获得更好职业机会/商业机会和更高的年薪/收入)的人,以及尝试探讨:如何衡量个人品牌的塑造和传播成功与否,阶段性如何衡量,过程中哪些关键事件的发生可以作为衡量的依据。
根据《福布斯2015CEO薪酬榜:谁家老大赚最多?》中罗列的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CEO薪酬榜中,中国平安首席执行官马明哲以1,090万元薪酬位居榜首,第99位CEO拿到了216万年薪。根据1:100的职场年薪计算的大致逻辑,拿到1000万年薪,起码要给公司带来10个亿的收入吧?
12年开博客至今,个人博客的平均访问时长在5分钟左右,每个陌生人会看完1.6篇我的文章,再想想近期收集整理的75位在个人品牌这一认知领域有知识/经验变现记录的KOL,最高年收破500万,再到近期了解周边做人力资源乙方销售(KA)最高年产破千万!
我在想,个体与组织,个人品牌给你500万,雇主品牌给你1000万,你更想要哪个?
能够帮助你塑造个人品牌(获得更好职业机会/商业机会和更高的年薪/收入)的人:有11种
你去做个人品牌,有机会拿到500万年收。你去公司上班(实际上是去做雇主品牌),公司买断你的时间,雇佣交易关系下给你发工资,你能拿到的年薪在26800元-1000万年薪(就上海而言,最低工资从2012年的1450元增加到2016年的2190元)。
主编欧阳泽林研究观察了30多个帮助个体知识经验变现的平台,发现在讲个人品牌塑造并能被市场C端个人付费买单的,有以下几类人:
1、人力资源从业经验者(包括猎头、HR和职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的导师)
2、擅长玩转新媒体和社交网络的达人们(尤其是大号和大平台做过运营的有实战经验的人)
3、有优秀的职场办公软件技能和经验(例如:会写作能出爆款文案)的人
4、已经成为了自由职业者/斜杠青年的人(各行各业各种细分领域)
5、擅长煲鸡汤的人
6、做微商的人
7、有技术背景懂得更好获取流量(如SEO)和注意力的技术转型人
8、倡导职场形象的礼仪培训师、服装搭配、化妆美容类的人
9、崇尚创意和个性以及懂得包装的广告媒体、品牌传播、艺人经纪从业者
10、个人品牌的研究观察爱好者,把个人品牌当研究项目的人(例如主编就大概属于这类)
11、你最大的敌人——你自己
HR当然有HR在价值所在,最近有很多文章观点鼓吹未来10年,多少人要被机器替代掉,就像好几年前很多猎头担心,新媒体社交网络的普及,人与人联系建立的成本降低会取代自己的工作一样。结果猎头行业依旧欣欣向荣,这里我们不禁要思考:人工智能也是人搞出来的,人类的优势是很明显的!那么人类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呢?做到不可取代和无法替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上面的10种人都能在个人品牌这个话题上,以不同的切入点帮助到你:从找到你的标杆学习对象-到梳理你的个人品牌竞争力和卖点-到量化你要达到的可衡量的标准-到分享个人品牌建设的日常运营方法。
如果你想更方便更快捷到了解到医生改如何建立个人品牌?普通职场人应该如何建立个人品牌,律师想建立个人品牌最应该找谁聊聊?HR想建立个人品牌最应该找谁聊聊?可以用主编欧阳泽林的套路套路欧阳泽林,找到我撩我和我开启对话哈!
但是以上其实都是外力,外力起作用的关键点,还是内力——也就是你自己!
个人品牌的塑造和传播成功与否:不能仅看个人知识经验的变现结果,更应是长期经营的过程!
雷锋同志曾经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是否是人为的IP目前暂无定论,当然这句话也没有错。
最初的时候,主编欧阳泽林对于“有个人品牌的人长啥样?”这个问题的回答一开始也是:有了个人品牌,就说明你的做事态度和工作能力是有保证的,让别人与你合作和与你接触中是放心的。
几个月过去了,现在来看这个答案还是有点牵强和显得不那么给力和性感!越往后市场上更有观点越来越直白和显得更加振奋人心:“没有知识变现,只有个人品牌升值——在未来十年,个人品牌升值一定比房价升值快十倍,房价再怎么涨跟个人品牌都没法比。”
又例如:“个人品牌已经成为【个人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生存与发展】的话题高度。”,再例如:“把个人品牌做好,你不止值得信赖,也将不可取代!”
以主编欧阳泽林亲身为例,近期我们开发了2门原创独家的收费课程(《HR客户关系拓展与经营》主题训练营——助力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乙方销售的变型和变现、《向上管理-打造高潜人才信任力影响力和领导力》工作坊)。历时3个月未公开传播推广已经有客户下单付费采购(某全球用户和网络规模超前的通信运营商和某专注于人才测评发展与推荐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
究其原因:我自我革命升级迭代后,市场对我“移动社交招聘创新专家”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和认同,也愿意为我们近期主打的“个人品牌”系列课程付费买单(而且不是2C而是2B的哦,要知道企业级客户的决策流程和采购流程可是要比C端客户重的多的多!)——这点我要重点感谢各位圈子好友的持续关注和认可!
这样的结果,对比个人品牌塑造与经营的传统套路:靠写作、靠新媒体社交网络传播、靠C端客户付费的老三样打法不太一样。关键是针对的受众不太一样,这样其实也算伪占据了个人品牌认知领域的一个独特高地。
个人品牌给你500万,雇主品牌给你1000万,你更想要哪个?
公司的平均寿命在变短、个人的平均寿命倒是长了很多。希望你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