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从课本中学到“资本家是靠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来获得收益,过上奢侈生活的。觉得这资本家太坏了,没有良心。后来长大了总感觉那里不对劲,这资本家使劲剥削,怎么社会和经济都在发展,工人的生活也在变好,;当工人是农民时吃不饱穿不暖,当工人后虽然还是很苦,但却能吃饱穿暖。而且,你还会发展有些人有钱了也不愿意做资本家,说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钱亏掉怎么办?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也就是舒化说的打工仔。就算是在简书写书出版,也要资本的参与,包括简书平台、出版社、销售系统、物流系统、印刷系统等都是资本控制的。书一出,资本分走大部分利润,好像一样要付出剩余价值。
特别是在我们辈子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可能总会想起这个问题,纠缠于这个问题。而且在你工作不顺利、遇到挫折、失去机会的时候,总是会想到这个剥削的说法来安慰自己,让自己放弃努力,放弃奋斗、放弃奉献、放弃责任。或许我们升级一下认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解开所有的心结,充分的理解什么是资本、劳动的价值和剥削的是怎么来的后,可以有更好的职业生涯和未来的发展。
按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剩余价值为什么分配给资本家,那时因为资本金的投入是没有保障,无法准确按投入计算收益的,所以他只能收剩余价值。是资本的风险收益,而不是剥削所谓的工人的剩余价值。
第一、利润是由多个生产要素产生的
原来,在单一的思维模式下,给我们灌输的理念中,我们以为资本家是靠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的。其实著名的伟大的马氏理论中,生产要素就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现在还增加了企业家或组织之类的要素。既然是多方投入,才产出了剩余价值,也就是所谓利润。为何说这种利润是资本要素剥削了劳动要素的剩余价值呢?难道其他的要素如土地、资本、技术、组织等就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吗?这部分的剩余价值也要归劳动者所有吗?看来是要认真读一读资本论这些书才行,认真看看这些理论。
其实经济学作为一种描述人类行为的知识,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18世纪的环境中来看,那时资本主义刚刚兴起,工厂也开始不断的增加,工人的处境确实不怎么样,但和农民比起来,也就未必真的有那么大的差距。在18、19世纪的时代,除了贵族、成功的商人和成功的知识分子外,大部分人都是非常贫穷,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也非常的低下和落后。但人类已经开始摆脱低水平的、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的约束,从开始走向彻底改变人类的工业文明。
可以说是剩余价值推动了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工商业推动了人类的科技大爆发,推动了人类生存能力的发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通向更高度的文明打下了基础。没有工商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人类,更没有未来的人类。剩余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未来。
劳动能产生价值,能创造价值,如果只有劳动的投入,这些价值只能很小,没办法起到大的作用,没办法成为推动人类发展的动力。就像在石器时代或者是采摘时代,在原始社会,人类投入的劳动产生的价值还不一定能养活自己。投入了极大的劳动量,只能产生极小的价值,据说到了15——16世纪,一个人必须工作50个小时,才能点得起一小时的灯。
而现在,工作50个小时,可以点5000小时以上的灯。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通过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劳动创造的价值才能不断的扩大,才能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单人的劳动所能创造的价值并不会有多少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组织、企业家、交易等方式结合劳动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由各自投入分走这些剩余价值,而且劳动者得到的剩余价值也更多了,也就是说劳动者和资本家一起把蛋糕做大了,然后大家都分得更多了,这不是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和结果吗?
第二、资本的风险收益
回到开头的理论,劳动的投入是可衡量的,是可控的,是有固定价值。而且需要确定的回报,劳动者才肯投入,这种投入是不承担风险的。也就是说,劳动者是要有固定的工资,然后不管你经营亏还是赚,他都不管,他的工资是不能少的。
认知升级——资本家为什么能剥削我们的剩余价值?而资本的投入的量是可衡量的,但收益、获得的价值是不可衡量的,不可量化的,而且它是承担风险的主体。在面对风险时资本是无可逃避的,而且它收获的还只是剩余价值而已,是已经分给劳动者相应的劳动付出价值后,剩下的才支付给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这样看来,这种行为难道不是高尚的吗。如果我们只拿最穷的工人和最富裕的资本家来对比,得出一些根本没有可比性的结果,这是狭隘的,甚至是愚蠢的。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理论的不断完善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很多人类的经济行为的解释也会越来正确。人类是经济动物,经济是人类衡量目标、价值、成本、投入、收益等生存因素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 标准。
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用经济的要素去分析和衡量,而这种行为都是从单一个体萌发,然后经过不断演变、磨合、发展、创新、扩大,最后规模不断变大,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行为模式。一些不合理、不能共赢多方受益的经济行为,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普遍的经济行为和模式。
人类的社会有极强的淘汰能力,一切阻碍人类发展,不会为人类创造价值和效益的行为和事物都不可能出现。包括动物也是一样,像马、牛之类的动物,如果不能为人类创造价值,可能早就变得像老虎、大象或其他灭绝的动物一样的下场了,不可能今天还存在如此大的种群和数量。
经济行为高利贷也是一样,这肯定是存在极大的需求,才能几千年来一直存在,就算是部分人拼命的打压,立法限制,套上不道德的帽子,依然无法消灭这种经济行为。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就算看上去再落后,再不合理,也依然有他的合理性。只有合理性在,才有生存的位置和空间。人类社会基本不存在负面、无意义或单存消耗资源的东西,就算是有,也只是我们暂时无法看清而已。越是存在时间长,存在规模大,具有普遍性的事物,就更加具有他的合理性和内在的价值在。
事物的复杂性,特别是人类的行为、思想的复杂性,导致我们对很多事情都无法一时之间看清,分析出他的原理的核心的价值。但我们要吸取教训,不断的提升和改善自己的认知能力,提高对事物的包容性,不要随意的下判断。客观、包容、谨慎、多方思考、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是我们这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网友评论
看来我就是那种不求上进的家伙呀!
最好的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