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哲学馆港湾杂谈
我们的时代病了,有药吗?没有,所以我们依然孤独,依然异化

我们的时代病了,有药吗?没有,所以我们依然孤独,依然异化

作者: 哲学诗画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22:00 被阅读47次

    大众文化的发展让富裕社会的人精神上却愈加贫困,让贫困社会的人精神虚弱,这种只关心个体幸福的不确定性自我,无法给人类带来终极意义上的思考和面对。

    ——题记

    《娱乐至死》的作者波兹曼分析了电视如何迅速瓦解美国人在印刷文化下形成的理性思维,电视娱乐随之占据了私人生活。

    说白了,就是在这样一个信息碎片化和生活过度娱乐化时代,我们都是病人,都带有着一定的时代病症,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我们谁都无法逃出自己的时代。

    一位网友如此评价自己的生活:

    越来越喜欢独处了,是一种享受,与太多人接触也没什么意思。在一个物欲的当下,我无权、无势、又没银两,就连微博还总被消号,粉丝也不多,对任何人也没帮助,也极为看不起为了生计而去接触人的谋生手段。看不起为了生计或为了攀高,去巴结名人或官员。许多所谓名人,在网络时代也是被惯得不是样子,飘飘然,非茅台不喝的傻逼等,我日,监狱能治疗这种病。坎坷被认为是不成功,你批评社会某现象,他们潜意识里认为:你们没有本事才批评社会,我就能在这样的社会能游刃有余,我比你们强。此现象几年前我说给一朋友听,他说他弟就是这样的人,结果股票把十年的积蓄都赔了。

    我见识多了,会叫唤的鸟,基本靠不住。中国目前大陆学者,都得靠时间和大事情来考核,动不动就什么社会良心、中国百名公知评选,我靠!相互抚慰的好滑稽。我了解的历经磨难痴心不改的仁人志士,没一个被评为公知的。当然了,假货或以次充好,是时代特色。我不混圈子,一般人也看不上。

    越来越不喜欢社交圈子了,除了虚伪就是扯蛋,不如自己独处,喝茶、发呆。以自小的性格脉络来分析,这辈子就这个鸟样儿了。

    ​时代病了,我要享受孤独。

    他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病了,但是有药吗?没有,所以,他只能独自一个品味着孤独,体验着与这个世界的对抗之感。

    除了《娱乐至死》,其实法国学者还写了一本书叫《时代精神》,对我们的时代也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深挖,具体如何呢?哲学诗画为你整理了部分精华,一起来了解。

    1

    大众传播手段无情的支配了人,使得人生和人性在这种支配中变得无力和异化。大众媒体的兴起,表明二十世纪出现了一种新型工业化:“向形象和梦想进军的工业化”,它垂直展开,深入到每个个体的灵魂,以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向人们贩卖一种新型、富有人情味的精神消费品。

    2

    地球上空已经被“一个奇异的神经网络”所覆盖,这个“神经网络”不间断地把话语和形象送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空气中的分子无时无刻不随着这些信息振动。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受到了这个“神经网络”影响:它为人民提供了梦想,提供给人们生活实践的范型,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精神。

    3

    大众文化的新,不仅体现在它利用新的传播技术,面向整个社会大众传播形象和话语,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一个新的“象征、神话和形象的汇合体”,重新塑造了人们的想象,这种想象反过来影响了人们的实践,甚至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

    4

    大众文化的离经叛道之处在于:它确实为人们带来了幸福,然而这种幸福的基础是大众文化带给每个个体的想象——自我实现。大众文化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普世性的文化”,宣扬的自我实现是一种享乐型的个人主义,追求个人幸福成为自我实现的主题。“幸福的观念上升到个人主义的文明的顶点”,个人围绕享乐和刺激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生活伦理变成在消费物品和消费生命中获取舒适和体面,并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价值评判标准。如果没有消费,人们真的是无所适从,极度空虚了。

    5

    不同于海德格尔对精神世界日益衰落发出的哀叹——无差别的平均状态摧毁一切世界上的精神创造物。《时代精神》这本书认为大众文化这种平均状态创造了一种新价值和新群体。大众文化打破了社会阶级、年龄和教育水平的界限,让所有人都成为消费者,特别是为工薪阶层(指中产阶级)在生活方式上提供了个人幸福的价值观,视听为主的传播方式造就了一种普遍的审美处于“中等水平的人”。

    6

    享乐型个人主义在西方的兴起,并有席卷全球的趋势,离不开重要性与日俱增的审美领域。视听手段这种新型传播方式塑造了人们新的想象,这种想象在审美领域中充分发展,成为一种当代最重要的时代精神。审美的想象在电影中表现得尤其直接。但可悲的结果是:影响整个人类很多年的理性思考却越来越远了,丧失了理性思考,终日沉浸在瞬间感性和享乐中,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呢?

    7

    电视电影明星体现了大众文化的核心价值,成为当代奥林匹斯诸神的代表人物,即使是色情明星也位列其中,譬如前些年风靡中国的某位日本色情明星。他们是美的典范,以至于他们的负面新闻也无损他们的神性,除非他们的形象在岁月的摧残下失去了光泽。现代社会中的生活典范是这些美的典范在电影电视中表现出来的生活,这种生活常人无法企及,大众只能依靠“投影”来满足自我的幸福想象。他们的身体姿态和行为举止为观众所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服装、为广告代言的化妆品为消费者购买,这种“同化”行为使民众在现实生活中能尽量接近生活典范。

    8

    大众文化的发展让富裕社会的人精神上却愈加贫困,让贫困社会的人精神虚弱,这种只关心个体幸福的不确定性自我,无法给人类带来终极意义上的思考和面对。

    9

    今天,大众文化在中国飞速发展,所到之处披荆斩棘。中国只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电视市场,并有望在近两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电视市场。影视明星们在电视、报纸和自媒体等多渠道的传播下,变成了中国社会中新的“奥林匹斯诸神”,“男神”“女神”这种新时代的称谓,在不断地占据和控制着中国青年男人的眼球和心灵,但是又有多少是真正为青年们的未来而考虑和谋划的呢?

    10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解放了约束人们视觉的空间界限,个体的精神随着空气中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信息的分子,时刻游走在“他处”,投入到明星的八卦娱乐新闻中,关心最新上映的电影电视,关注朋友圈里的点赞,却忘记了周围的现实世界。有学者断言,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我们终有一天会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11

    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厂商、广告商和大众传媒共同制造了一个个体幸福的现代神话。这个神话克服了一切不幸,“美满结局”成为电影获得成功和好评的标准范式,只为满足观众能获得“永远的幸福”的愿望。可是,悲剧却从未从社会中消失,死亡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永远无法逃离的噩梦。

    在原始神话中,死亡被解释为意外,而大众文化继承了这一衣钵,为灾难和死亡特别开辟了一个边缘地带——社会杂闻。幸福的意外被放逐到想象领域的社会杂闻中,死亡和悲剧充斥着社会杂闻,不过这种远距离的消费方式决定了消费者的“他者”心态——死亡的是别人,而我是安全的。而这种生活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是很危险的。

    12

    “漂亮、恋爱、年轻”的箴言已经改变了文明本身。现代社会信仰的基础不是宗教,而是审美。因此,大众文化只能基于形象,不断制造幸福的神话。爱情在电影电视中体现了幸福神话的重要因素,表现出不可抗拒的力量:爱情表现出作为神话强大的想象力量——克服了死亡,同时爱情具有现实主义特点——一对爱人的爱情超越一切价值,成为婚姻的基础。

    但遗憾的是,大众文化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却是一种个体价值意义缺失下的虚无主义:大众文化仅仅为个人提供了一种“地上的神话”,这种神话只是关乎个人世俗生活的幸福,并不能代替宗教和国家;大众文化通过消费来满足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然而生活中的有些意义(比如人生意义、生命意义)并不能通过消费来实现;大众文化连接了参与者的此处和想象世界的他处,可是此处和他处从来不是一种固定的相互吸收的关系,大众文化中的个体只关注自身,并没有对这個世界投入真正的关怀。处于大众文化中的个体已经脱离了与真实世界的有效联系,变得更加虚拟和虚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时代病了,有药吗?没有,所以我们依然孤独,依然异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fp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