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让教师撰写的工作总结“活”+“动”起来
教师撰写的工作总结是教师凭激情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史书,对教师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永久保存的史料价值、研究价值。教师对自己、他人不同时期总结进行比较,能纵横比较看自己真实的成长速度;通过反思自己借鉴同事的成长经历、过程,可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定位自己的努力方向。学校通过研究各类教师不同时期的工作总结可以发现教师成长规律,查找、探寻教师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然而许多中小学学校领导对教师、团队撰写的工作总结仅仅做例行公事的归类、存档,束之高阁,缺少研究、交流、分享机制,因此笔者建议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师、团队撰写的工作总结“活”+“动”起来,进而发挥其增值效应。
教师期末工作总结内容形式上提倡多元创新,可以用互换式、故事档案式、教育叙事式,可以用顶真法、5W法、反思法来,还可以用话题式、台历式、微课程式等。
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不一定要千篇一律的用纸质文本呈现,应积极提倡教师用微课程、微电影、微视频等现代技术手段呈现。
教师的期末工作总结可以挂在学校网站上,可以粘贴在学校论坛、QQ群、教师博客圈上,也可以对教师总结的要点用学校微信、微博形式传播、交流、征求意见,还可以在全体教师期末例会上现场交流、评定。
另外分享交流机制也可做如下探索:
案例1:现场交流式的工作总结
创意思路:要求教师言简意赅对自己年度工作进行盘点、梳理,接受同行年度大考。具体要求是以课件形式回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普通教师限时3分钟,校级优秀教师限时5分钟,县级以上荣誉称号获得者限时8分钟;不穿靴戴帽,直奔主题论述“自己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将要做什么”或急需与同事分享的创意、策划、实验、观点、感悟、反思等理性思考的个性化的极易推广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也可以解剖自己记忆犹新的典型案例,旨在让同事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探索或给同事以启迪、警示,让其吸取教训或少走弯路。
案例2:小组组合答辩式的工作总结
创意思路:对“拼教、拼研、拼学”常态化的学校,学习型组织已经建立;教师群体已形成教学、研究合作共同体,已达成共同的愿景目标,因此学校不妨以备课组、年级组、某班全体教师为单位,进行小组组合答辩式的工作总结。采取组长综述、组员分述或组员举例验证的组合报告的模式。组合群体用组合报告形式阐述小组改革创新、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典型事例,回顾、总结取得的成绩,反思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策略;同时以互动、答辩的形式接受学校评审团的提问、质疑。体现小组工作总结突出全体参与、共同分享的团队意识,实现小组工作总结反映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