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整个人想一个遥控器,自己可以调节好自己的状态,选择自己要走的路。而又有时候自己的遥控器却被别人握在手上,自己逐渐失去了控制,慢慢的变得有些失控了。
今天看到一篇写你的被动,正在淘汰你的文章。自己也想聊聊自己的看法。
反客为主
看到这么一个例子在《好好说话2》中,马东亲自把关公司所有面试的最终环节。在面试新员工和实习生的时候,他经常会问“一份西红柿炒蛋怎么做?”
看到这么一个无厘头的问题,如果换做是你会怎么样呢?是不是感到一脸懵逼,还是按部就班的回答?或是其他的选择呢?
有一个小伙子是这样回答的:“马老师您这问题真有意思,我猜您应该不会真想考验我的厨艺吧,我厨艺不行,但我对如何调出一杯好的鸡尾酒倒是颇有心得,我和您说说?”
其实这就是马东需要的满分回答。
原因很简单,马东当然不是想要知道西红柿炒鸡蛋怎么做,也不是需要招聘一名厨师,而是他在考验着面试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及反应的能力和对面压力的抗压力。
而小伙子能快速读懂马东的真实提问诉求,不是只思考表面的问题,而是考虑到了更深的含义。
并且我们仔细去看,不难发现小伙子的回答十分的巧妙。提出问题的马东一开始是占主导权,而小伙子先把马东占主导权的局面打破,有展开了一个平等的互动,最后引出自己所了解的方面勾起马东的兴趣,自己掌握了主动权。
这个例子很好的证明了我们思维的差异性,所谓主动也是一种思维上的主动,尝试改变自己思维的模式,不要以为被别人提出的问题牵着走了。
思考问题的时候可以试试逆向思维。如果别人提问,自己可以选择回答,同样也可以选择反问的模式,主动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比起在一个你不是特写熟悉的方面回答,为什么不主动引导到自己擅长的方面聊聊呢?
主动“找事做”
在职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去的默守陈规、被动接受,早已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刚毕业的安妮去面试时尚女魔头米兰达的助理时,场面被动到难堪。
她没看过米兰达公司出品的杂志,直到面试当天才知道米兰达,对时尚既没追求也没见解。
安妮化被动为主动:
1是介绍自己的长处,比如自己曾是西北日报的主编,获得全国大学记者竞赛的第一名,揭露了校工团的不法剥削。
2是面对米兰达的不为所动,豁出去说“在你看来我不适合这里,不够苗条漂亮,不懂时尚,但我很聪明,学得很快”。
结果争取到米兰达助理的职位。
一开始认为自己要努力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总有一天能获得领导的认可。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我们是需要积极主动的展现自己的优势。
很多事情不再是领导怎么安排,我们就去怎样执行,而是要主动的去找事情做,主动的去发现问题的存在,不要怕麻烦,只要觉得自己可以的情况下,积极的去承担一些事情。
现在领导用人的思维也在改变,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按部就班操作的机器人,而是一个能“找事做”具有主动思维的人。如果一个再面试中能化被动为主动的人,在工作中更能大概率的化被动为主动处理问题。
过去的自己也是一味被动的接受别人的指挥,你会发现你做了越多,越是认真,越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反而打击了自己。
尝试积极主动的去试错,我们大脑里经常会闪过无数个小的灵光,不去尝试,想象永远是想象。
就说我自己,从自己脑子里空想,到尝试简单的把想到、看到的一些觉得有用的东西记录下来,现在开始尝试在简书上写一些自己的笔记。通过自己主动意识的微妙改变,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
换个方法思考问题
我们已经习惯于自己的惯性思维模式,在工作、生活里我们习惯于用我们的日常经验来处理问题。
但是当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自己想不通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换个方法来试试呢?
跳出自己以前固有的方法,是不是真的就没办法解决了呢?
习惯于听话,习惯于被动,当一件超出操作流程或领导指令的难题出现时,他们就理所应当地开启被动模式。
当一个人一直在死磕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时候,不妨想想是不是可以咨询一下相关的人士,或许能豁然开朗。
如果暂时找不到人,只有靠自己的时候也不要死磕,做做简单的运动,放松一下自己。回头再来看这个问题,或许能有新的发现。
一个有追求的人不会永远被动的等待着机会的到来,而是通过自己主动的思考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如果让被动主导了自己的行为,不知不觉我们就会丢失存在感,从而逐渐失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