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国,有一个小伙子,喜欢上邻家姑娘,每天每天都徘徊在那女子经过的小树林边,望着月亮发呆,温柔如水的月光,轻轻的洒落在静滥的大地。微风吹来摇曳的树枝,在空气中浮起一丝丝的凉意,呐咐的若隐若现的虫鸣声。他一个人在月下徘徊着,月光粼粼的洒在他的身上。他仿佛看见那美丽的若隐若现身影,似明似暗的举止,雾中看花般的。此时的他想去表白,又怕被拒绝,这种欲前不前的心情,这种暗自撩动的心弦,这种情难自禁的忧伤。让他不由得心移神荡,情思涌动,不能自己。他仿佛看到她的心上人正纤纤细步走来,只见她俏丽如三月桃花,清雅似九秋之菊。盈盈花盛处,脉脉眼中波。这种入骨的相思让他欲罢不能,欲寄无从寄,于是他只能徘徊月下,歌以咏之: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对月怀人,仿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一直都是这么敏感。月落潮汐,风吹影动,花开果残,四时节序的更迭变幻,都能影响到人的情怀。一颗心婉转柔媚百折回肠,这是一种阻挡不了的情怀,如三月的桃花汛,花香水满,夹岸桃红,一派萌动的生机。人生有多少情怀需要被催发,被抒怀呢?而这首《月出》,呈现的则是一个男人被柔和清嘉的月华笼罩着,他在苦苦为一个得不到的人而伤怀,是怎样的念念不忘呢?
从忧心辗转到惴惴不安,一次比一次后果严重。他念念不忘的前提是因为得不到,而得到了的,无非是关起门来静静过日子,把当初海誓山盟的高洁变为油盐夫妻的琐俗。《月出》里的月亮,应该是秋月吧。秋水长空星月浩荡的季节,最是适宜怀人,自这首《月出》以降,几千年来,月光如水,遍洒大地,依然还是《诗经》时的那轮明月,夜晚依然也还是《诗经》时的夜晚,而人却换了一拨又一拨。这一拨又一拨的人,依然那么易感,对着同一轮明月,不可遏制地纷纷抒发起孤身情怀。有的是怀人,有的是自伤,总归不外乎流露出灵魂至深的哀伤愁烦。比如曹操诗:“明明如月,何时可缀。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比如李白的《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比如东坡居士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几千年来,比比皆是望月抒怀的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