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让人着迷,很多时候是因为透过那些浩如烟海的史料,我们对早已“熟悉”的人和事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你会不由得感慨,原来这个人并不是那么“脸谱化”,他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人情世故,甚至那些所谓的“坏人”,他也有“好”的一面。
比方说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奸臣”之一秦桧,如果有一个“奸臣排行榜”,想必秦桧定能挤进前三,单是这种“一跪千年”的待遇,试问能有几位能享受得了。
一直以来,秦桧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人设是这样的:里通外国、残害忠良、结党营私,特别是他面对来自北边金国的步步紧逼,反而偷安一隅、不思进取,还把主战派的代表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这才有了“千年一跪”。
然而,以上这些都是作为油腻中年老男人的秦桧的所作所为,假如我们把时光往回倒转几年,回到那个风云激荡、山河破碎的动荡年月,那样一个热血沸腾、忠君爱国的秦桧或许会让你“刮目相看”。
时间回到靖康元年,也就是1126年初,金兵南下包围了北宋首都开封,当时叫做东京。金军兵临城下,北宋王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并向宋王朝提出了包括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在内的几条议和条件。
当时的北宋中央政府里,“主和派”势力占据上风,他们主张全部满足金人条件,以求顺利渡过眼前这个危机。但据《宋史》记载,此时身为御史中丞的秦桧,并无实权,却极力主张积极抵抗入侵,并提出了四条意见:
“一言金人要请无厌,乞止许燕山一路;二言金人狙诈,守御不可缓;三乞集百官详议,择其当者载之誓书;四乞馆金使于外,不可令入门及引上殿。”
总之就是说金国人贪得无厌、阴险狡诈,把三镇割让给他们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倒应该积极做好备战准备。仅仅从这两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当面对满朝的名为“主和”、实为“投降”的声音时,秦桧却能做到坚持自己的立场,冷静分析形势,不畏强权,坚决抵抗,甚至因为这次据理力争还被撤去了御史中丞的职务,你看,因为忠言逆耳而被辞职,这与我们所认识的秦桧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面孔啊。
不仅如此,时隔几个月后,金人第2次进攻东京,这次东京城不仅被围,还被攻陷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两昨天还在朝堂上高高在上,今天就成了人家的阶下囚。
金国人面对徽钦二帝被俘而留下的权力真空,急需扶持自己的代言人进行统治,他们物色到了此前在大宋朝廷内积极主张与金国“和平共处”的张邦昌,想立他为新的皇帝。
眼瞅着大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但秦桧仍然“不忘初心”,面对金人将要立张邦昌这一决定,昔日北宋王朝朝堂上那些手握大权的重臣们纷纷举双手赞成,唯恐得罪了金人,唯有秦桧上书说到“是行专为割地,与臣初议矛盾,失臣本心。”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秦桧与他张邦昌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如果让我跟他一起共事,违背了我的“本心”。果然,秦桧因为极力反对金国对张邦昌的任命,也被一起作为俘虏,连同徽钦二帝一行北上了。这下好了,因为敢于直言、坚持己见,不仅官没做成,反而成了阶下囚。
你看,假如隐藏掉秦桧这个名字,再来看上面这些事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是不是一个忠君爱国、敢于直言、坚持自我的人物形象立刻出现在眼前,这与后来那个“卖国贼”秦桧截然不同,而时间仅仅过去了三年。
这三年,身在北国的秦桧到底经历了什么,以致角色转变如此之快让人有猝不及防之感,甚至有人得出了他是金国派到南宋的“头号间谍”的结论,这个问题在此先不做讨论,我们也无意为他翻案。
总之,对于那些“脸谱化”的历史人物,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般简单,不妨多些研究、多些了解,也才能看得更清楚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