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13种“线”

作者: 郑辉贤国学艺术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00:03 被阅读26次

 壹  单薄与粗糙、扁平、无节奏变化。

此是线条质感中最不具品味的形式。原因是对用笔法的认知  不深或实践不深造成的。下面我们看看好的书法线条:

 贰   清秀

历代大家中,赵孟頫的清秀往往讨人喜爱,符合一般人的口味。其在用笔上较外向,但不粗糙。从传统审美角度看,其在线质中和美中属较低档次。

 叁  清润

清秀中滋养往往嫌不足,清润则有肤肌之丽,除去了清秀中存在的单薄感。用笔比清秀者殷实一些,柔婉一些,笔迹略隐含一些,如东坡书。

 肆  清媚

清媚比清润在用笔上更具柔性,甚至有韵味的出现。如果把清秀比为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外表单纯,而生理上尚不完全发育,仍缺少女性的特征的话,清润似二十左右,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子,生理上发育健全,心理上也具有较完全的女性意味;清媚则似年轻的少妇,既具有生理上的完美,又在心理上有成熟感。清媚者少锋芒,稳定而自然,风腴而不肥浊,如王宠小楷、《曹全碑》等。

 伍  刚健

与清润一系偏于柔性的用笔特征相反,刚健者用笔入力强,顿挫重,但多用锋,少用笔肚,按下仅三四分。其线型较细,但挺,提按分明,走笔两端慢、中间快,如李邕书中笔画较细者。

 陆  清健

清健比刚健在用力上文气一些,提按相对缓和,棱角略有收敛,但力感仍足,由外而内,如黄道周书。

 柒  遒丽

遒丽是将清润与刚健融合得恰到好处的一种线质风格,用笔轻灵柔婉中又处处坚实,转折强调骨力,但不显外,用笔锋多,用笔肚少,线迹粗细适中,边缘清爽。历史上把王书视为遒丽的典范,但并非所有王书皆遒丽。如《何如帖》、《平安帖》等遒丽,《兰亭叙》“遒”的成分略嫌不足,便是前者按笔多,后者提笔多的缘故。

 捌  清逸

在清润基础上施以飘逸的性格,得清逸。飘逸用笔并不轻飘,也不狂动,它虽看似不关注提按,实际上其在运笔时总是处于半提半按的状态之中,既不重按,又不轻提,速度也保持在不快不慢,如董其昌行草书。

 玖  雄健

雄健比刚健更进一层。用锋按下的程度变大,线形相对变粗,显得饱满、坚实,但仍有锋芒。如王铎书。

 拾  雄厚

在雄健的基础上用力加稳加重,锋芒渐隐,柔性因素显现。笔锋按至七、八成,行笔缓和,转折处调锋提按过渡自然,以转笔代提笔换锋,棱角隐没在粗重的线条中,如邓石如隶书。

 拾壹  清雄

线条变粗变重,但不浊,线路清晰,用笔始终以中锋为主,如《颜勤礼碑》。

 拾贰  苍雄

笔严实、严重而近于滞者,与纸有一种摩擦,通过某种速度把握而使线质呈现苍老雄厚,即线条在厚实的基础上在两边或全部有枯涩的感觉。这种速度把握往往是徐进与顿挫相结合,即在向前行进的同时也向两边有一定量的扩张,中含节奏,行笔至中段或线脚往往因速度的加快形成枯涩,但这种枯涩线丝坚实,力量充足。有时则时浓时枯,形成涩节,如康有为书。

 拾叁  苍润

苍雄者尽管线质雄厚,却仍有一定的燥气。在苍雄基础上用笔更绵实,更和缓,但不失节奏,使苍涩由线丝及涩节转为极细小的点的组合,线两边毛涩,古人所谓“锥画沙”、“屋漏痕”正是。这种涩感,既苍老又温润,是中和美中刚柔两极反差极大又极为奇妙地融合的结果。如黄宾虹篆书、林散之草书的部分线条,另如《张迁碑》、《石门颂》等。

相关文章

  • 客观环境对书法创作的重要性文/彭根木

    书法,书之道也。 线,是书法构成物体视觉形象的基本要素,亦是构成书法艺术形式的根本手段。书法之线是情绪与心灵之线。...

  • 谈谈书法(二)

    书法的美,首先在线条。 书法就本质来看是线的艺术。线条的美感、质感是书法美的基础。那么怎样的线...

  • 书法的“金线”

    书法的金线 俏皮的冯唐在评价韩寒的文章里顺便赋予了“金线”这个词妖娆的内涵。聪明的人称之为“冯唐金线”,区别于丝线...

  • 如何理解书法中的线条

    书法就是线条的艺术,书法的魅力在于线条。高质量的线条产生高质量的书法作品,所以书法线条的质量是书法功力的体现,从线...

  • 书法的13种“线”

    壹单薄与粗糙、扁平、无节奏变化。 此是线条质感中最不具品味的形式。原因是对用笔法的认知 不深或实践不深造成的。下面...

  • 线质

    听墨池老师讲课,练习书法,首要练好线质,线质要力透纸背,无论是书法一笔一划还是山水画中的勾,都要如车轱辘走过泥泞的...

  • 东平玩字

    书法艺术价值最高的是草书,衡量一幅好书法,一是线感,二是墨法

  • 传道授业 任重道远

    作为书法教学一线教师,同时作为悦写全民书写平台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不仅要努力追求书法专业的高度,更要拓展作为书法教育...

  • 徐文实书法一言谈

    书法为心之画,笔之舞,线之曲。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传统心结。纵观书法史,凡有成就的书法家,都是用心灵写字,以才情自...

  • 古代石刻–线的多样性,作者廖顺强(十一)

    线的认识至少可以划分出3个层级,直观带有造型技术表现层面的线,文字表述关联的书法艺术平面构成的线和诗词歌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法的13种“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re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