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羡慕那种有明确生活目标的人。
他们内心有明确的欲望。
想要一辆心仪的车,一套屋后有荔枝树的大房子,或者心里爱着一个美丽的爱人。
他们从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思念。
一直思念到梦里,梦里仍旧挣扎,挣扎在虚幻的得与现实的不可得之间。
在我看来,那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焦虑,因为你是那么执着,生活轨迹是那么的清晰。
毫不随遇而安,毫不拖泥带水,就像定好了的宿命,不必尝选择的忧郁,不必患得患失。
可是,真的如此么,有多少人坚信自己是一定会坚持到目标的,又有多少人是明知不可得而仍旧坚守信念的。
除非将这种欲望活成了信仰。
对,将欲望,活成了信仰。
这种在原有研发人员看来是无比恶劣的行径带来了空前的抵抗情绪,原本格格不入的各个组织都联合起来,譬如原来在研发眼里可有可无啰嗦无比的产品狗,原本在产品眼里愚蠢无比不懂变通的测试部门,原本在所有人眼里都孤芳自赏傲慢无礼的开发部门,此时此刻,都变成了可敬可爱的战友。
大家团结一致的对抗系统组的入侵和蛮横无理。
那 是谁说的来着,要想使一群人变得团结,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制造一个共同的敌人。
所有的不配合都变得默契无比的步调一致和心有灵犀。
胡坚同志的伟大事业濒临破产,他没有考虑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开发问题不单纯是开发问题。
当一个已经运营和销售了三年的产品要被替代的时候,它的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售后问题和运营成本,忽略这些去谈产品替代,即使你承诺客户会用航天飞机去替换他的自行车,它也不会答应你免费更换。
更何况,以系统组这么短时间的经验积累和研发基础,想复原脚踏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去谈航天飞机呢。
胡坚同志濒临壮烈的边缘,但事情并不停留在表象上,因为每次开会他都会连篇累牍的对公司领导进行歌功颂德,而大老板对此的态度居然是沉默,对,是沉默,既不是欣然接受也不是厌恶嫌弃,是含义高深莫测的沉默,而对于频频攻击胡坚系统组行为的刘俊,大老板的态度是针锋相对,严厉批驳。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按照一般人的逻辑思维,大领导的政治手腕惯常是拉一派打一派,那么从表象上来看,被打的是帅哥刘俊,那么被拉的自然是猥琐男胡坚。
可从事态最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并非如此。
混沌状态持续一个月之后,刘俊辞职,当我们误以为是胡坚拙劣的马屁神功奏效了的时候,胡坚被公司辞退。
结果大出广大热爱八卦群众的预料。
那么之前大老板对胡坚及系统组的容忍是出于什么目的呢?是因为在胡坚身上投入太大,一时不忍心下手?还是觉得自己支持的策略,咬牙也要跑完全程?
可是半途而废又代表了什么呢?
难道老大很久之前就觉得自己有错用庸才之嫌,想撵人,却用了不同的手段,他深知刘俊骄傲、胡坚厚颜,于是用了不同的手段对待,效果显著,自尊心强的受不了辱骂自动离职,省了一大笔遣散费,脸皮厚的那个当机立断干净利索的辞退了事。
从这场斗争中来看,不得不说大老板心思缜密当机立断,结果应该是他所期望的。
从全局来看,颇有点壮士断腕的味道,投入虽然拿不回来了,但也算及时止损,割肉清仓。
可是从全局来看,这里只有一个唯一的失败者,那就是TJ公司,也就是大老板自己。
整个研发被折腾的七零八落、人心涣散,政治斗争的胜利不能掩饰研发管理上的惨败。
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无论是韩领导还是刘俊,甚至是厚颜无耻的胡坚,不论人品,单从能力上来讲,都可算一时之瑜亮,可都折戟沉沙是为哪般呢?
这中间有一个问题,公司在任命研发领导的时候,将他与全国十个大区的区总放置在同一个级别水平线上,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当出现责任问题导致利益冲突发生的时候,研发的立场是一对十,大区总并不在意责任问题的深度和合理性,他要的是迅速解决问题达到目的,当达到目的存在巨大困难时,他需要立即推卸责任。
研发总就面临着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你既要有过五关斩六将的功夫,又要有统军百万的韬略,这还不够,你还要能运筹帷幄,最后,你还要时刻准备好舌战群儒。
试问谁能有此能耐,有此能耐还愿意屈尊在你公司做几十分之一的,那你得给他什么样的尊容和待遇,才能让他安心,哦,对了,心态还得好,得扛得住大老板三不五时,不耐烦时候的苛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