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里在《心流》中提到的进入心流状态的核心条件包括:目标略具挑战性,任务难度略高于能力;集中注意力;获得即时反馈。
前面两项比较容易理解,但即时反馈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有即时反馈才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在学习时如何才能获得即时反馈呢?
玩过Dota或者王者荣耀的朋友会感受到,在游戏过程中什么时候感觉特别爽?就是当你干掉对方英雄时,听到随之而来的“First Blood”、“Double kill”、“Killing spree”、”Godlike”……这种对你的行为立马给予的评价就是即时反馈。或者你在朗读课文时,把“置之死地而后生”读成了“zì zī shǐ dì ér hòu sēn”,被老师及时指正,这也是一种即时反馈。如果用一句话该概括,即时反馈就是一种“用来表明我们的行为正在导向目标和成功的信号”,这种信号既可以来自内在的自我,也可以来自外部评价。在米哈里看来,为了进入心流状态,即时反馈本身是什么并不是很重要,它是因人而异的,真正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反馈信号,让你自己觉得达到或者更接近目标了。
所以说,即时反馈的核心价值在于“在意识中创造秩序,强化自我结构”。
也就是让我们内心更加有秩序,更有确定感,更加认同自我,这种状态产生,我们才会进入或者沉浸在专注的状态中,相反,如果在我们挫败感非常严重的时候,或者内心非常混乱的时候,是很难获得这种即时反馈的,内心失序和自我不认同让我们难以进入心流状态。
即时反馈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陈海贤在《自我发展心理学》中提出,人的理性只能提供方向,感性才能提供动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知道很多道理,却不会“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原因,因为虽然理性上你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感性上你根本没有动力,让感性为你提供动力的方法之一就是采取一个最小的行动,通过这个最小行动体验到改变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逐步推动你做出改变。
而即时反馈就会为你的行为提供成就感,让你有动力继续专注下去,比如你高质量地完成了一个番茄,你会惊叹于番茄带来的效率和专注的体验,这种成就感会让你迫不及待地进行第二个;比如你做完一道很难的综合题后,发现之前零散无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了,串起知识点就是做题行为的即时反馈,这种正向的信号会激励你继续专注在题海中,并且会有明显的成就感和充实感。
在学习中如何发挥即时反馈的效用呢?
成年人的学习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学,没有导师随时跟着你给予反馈,那么就需要我们自己给自己创造即时反馈。
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叫“费曼技巧”,也就是将你刚刚学的知识点或者文章,用大白话的形式讲给自己听,边讲边给自己提问,如果能讲清楚,那么就说明真的理解了,相反,则很可能只是你感觉自己理解了。费曼的过程就是不断地给自己创造即时反馈的过程。
另一种创造即时反馈的方法,就是番茄工作法,每完成一个25分钟的番茄,你都可以对这25分钟进行一次审视,预设的目标是否达成,是否进入了专注状态,效率怎样,是否应该再刻意控制一下注意力等等,可以非常清晰地给自己一个明确的信号。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大量练习,大量的练习后会形成另一种自发的即时反馈。比如我们在备考时会发现这种情况:刚开始学习时,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是孤立存在的,无法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具体联系,章节练习也是只针对本章节的内容,但是学完各章节后直接做真题,会发现难以下手,因为大部分真题都是多个知识点的汇集,刚开始时我们甚至都无法理解这道题考察的是哪个知识点,更不用说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点去解题了。但是经过大量练习之后,就会经常在做题时发现之前零散的知识点之间居然存在这样的联系,居然还可以这样组合出题,直到后来你发现这种常见的组合知识点的“套路”就是那么多,甚至你都会自己出一道题,把某几个貌似不搭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些“令人惊叹”的发现都是大量练习后才会有的即时反馈。
当然也有人说要警惕即时反馈的陷阱,而要更加重视“延迟满足感”,但我认为两者其实并不冲突。从更长的时间周期看,需要认识到延迟满足感的重要性,不能只做立马能见效的事,但是,如果在延迟满足的过程中,比如学习、跑步等,找到方法自己给自己创设即时反馈的话,在很短的时间维度内既能提升效率,又能改善体验,是否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呢?
反馈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
在任何行业中,若想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人们必须努力进取
大部分人都需要反馈——他们想知道他们做得如何
大部分人都想取得成功,而别人的感受能给予他们这方面的信息
它展示了坦率参与沟通的意愿,并表示了信任
您理应给予别人反馈,它是您工作的一项内容。人们希望从您这里得到反馈,而如果得不到您的反馈,他们会失望并惶惶不安。当您定期给予别人反馈时,您就塑造了一种坦诚的沟通氛围,这有助于他人及公司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
雪堂书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