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苏霍姆林斯基老师的《给教师的建议》,为自己新学期的教学燃一盏明亮的灯。
精彩摘录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子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辫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亲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峰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妈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ー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就什么也不是了。
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它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羊和山羊,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