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随着天气逐渐转冷,我外出学校的次数也逐渐减少了。
每天更多的时候是待在宿舍里面玩电脑。
因为学校新校区刚刚有了雏形,且远离市区。
气温骤降时,宿舍仍旧没有开暖气。
学校给出解释,暖气管道还没有铺设过来。
为了解决大家过冬问题,学校给每个人派发了一件军大衣以示慰问。
于是校园里面出现了很多身着军大衣的人穿行其间,
远远望去,好像一群群难民一样。
后来我们班里面七八个男生,到外面网吧集体夜市,联机玩穿越火线。
毕竟网吧的机子打游戏更专业。
大家身着军大衣一字排开,场面很是壮观。
当时我身后一哥们抽烟没火,找我们借了火机。
中间我去洗手间的时候,没想到和借火机的哥们碰了照面。
相互之间很客气的打了招呼。
对方好奇问我:“看你们一伙人都穿着军大衣的,是在附近哪个工地干活?”
军大衣穿在身上御寒效果确实不错。
对于我们宿舍小苏来说,军大衣的作用不止于此。
小苏的睡眠质量可以说是相当好的,这一点让我很是羡慕。
因为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熬夜看欧洲足球比赛。
整日过的黑白颠倒,睡眠质量极差。
小苏则正好相反。
无论周围环境再差,只要躺在床上,不过五分钟,必然呼噜声响起。
刚进大学的时候,小苏只带了一个被子和凉席。
后来天气转冷,小苏依旧没有添置任何过冬床被。
他把学校发的军大衣当做一个厚被子来使用。
但是床上没有增添褥子,依旧凉席。
这点让我们很是惊讶。
即便这样,小苏仍旧每天可以睡到上午十点左右才从床上爬起来。
丝毫不感觉冬天躺凉席上太冷。
后来张凡解释道:“人家还有冬泳的呢,也没见怕冷,小苏不过睡个凉席而已。”
大家顿时恍然大悟。
而小苏对我们的惊讶不以为然,依旧每天躺在凉席上翘着脚丫子阅读各种先秦经典著作。
时不时来一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以表示自己虽然生活简朴,但不失魏晋风度。
其实小苏一直对古典文学很有兴趣,要不然也不会刚入学就加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协会”这样的社团。
平时他总喜欢抱着一些文言文书籍阅读,涉猎广泛,也颇有一些心得,往往也有惊人之语。
比如有一次古典文学课上,古代文学老师讲到李白的名篇《蜀道难》。
其开篇为:“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老师表示,开头的“噫吁嚱”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表示作者的惊异或慨叹之情。
翻译的时候一般为“唉呀呀!多么高大啊……”或者“啊!太高大了……”等。
小苏举手表示自己还有更好的翻译。
老师很惊讶,让其说说自己观点。
小苏得意地回答:“可以翻译成‘我操,这么高……’”。
张凡感慨道:“小苏的翻译真他妈接地气啊!”
后来冬季一天早上,小苏突然从床上跳起来,怔怔看着自己床铺。
我们问他怎么了。
小苏回答:“我的床结冰了。”
随后开始翻箱倒柜,找到一条床单铺到上面,继续睡觉。
我们不仅感叹:“真是卧龙先生啊!对睡觉孜孜不倦。”
小苏听后很高兴。
特意找了一张白纸,在上面用毛笔字写上“卧龙居”三个大字,贴在靠自己床的墙上。
以彰显自己名士风流的节操。
后来其他宿舍一哥们来我们宿舍串门。
看到了小苏床边墙上的这三个字,由于小苏写得时候龙飞凤舞,不仔细看很难辨认。
那哥们端详半天,缓缓念道:“恐龙居?!”
那一年的冬天很冷,11月份就已经开始大雪纷纷了。
宿舍里面没有暖气,大家伙没事的时候就裹着被子在宿舍集体打牌,仍旧挡不住冷气逼人。
后来一次,我回到宿舍,就看到一群家伙正在围着喝白酒,个个脸上兴奋洋溢。
看到我进来,招呼我也加入他们。
两杯白酒下肚后,顿时感觉全身热血上涌,暖和了很多。
张凡大声说道:“难怪都说酒后乱性,这玩意喝多了真跟春药一样,全身发热。”
小苏道:“今天我高兴,借酒兴赋诗一首!”
“窗外雪花乱纷纷,
室内众人把酒欢;
冬天宿舍没暖气,
校长真是王八蛋!”
大家闻听,纷纷叫好。
称赞小苏是班里面唯一获得中文真传的人,这首诗直抒胸臆,有大家之风!
等到大二的时候,学校宿舍开始输送暖气了。
但是暖气量少得可怜,在宿舍里仍旧感到丝丝寒意。
除非挨着暖气片才能感到暖和。
后来得知,其实学校给每个宿舍输送的暖气量远远达不到规定标准。
但是学校却仍旧正常收钱。
在大二那一年,学校出乎意料的比往常提前两周放寒假。
这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时候也很意外。
后来才知道,学校交不起暖气费了。
放假前夕,圣诞节也如约而至。
那个时候,男女生之间流行送苹果。
当时有个女生,竟然暗中喜欢小苏。
平安夜当天,送给小苏一个苹果以表心意。
小苏受宠若惊,感叹自己应该回送给对方一个礼物。
后来他认为,能在水果界和苹果平起平坐的只有香蕉了。
于是就买了送给对方,谁知道那个女生就不理她了。
小苏很疑惑,后来他把这个事情告诉我们。
张凡只骂他缺心眼,问他道:“你知道香蕉除了能吃之外还能干嘛吗?”
小苏说不知道。
张凡无奈摇摇头,指了指自己电脑:“你去看看我E盘里存的视频就知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