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热点评论杂文社会热点
二维码乞讨,不宜做过多的解读

二维码乞讨,不宜做过多的解读

作者: 33f1ffb56dc9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10:32 被阅读197次

背着背包、拄着拐杖,手里拿着小包装着零钱,是地铁乞讨者常见的形象。但近日有网友反映,在地铁5号线宋家庄站附近看到,乞讨者身上多了一项“装备”,即胸前挂了一个打印出来的二维码,可以扫码付款。对此,北京交通执法总队表示,无论采取何种支付方式均为乞讨行为,目前总队已经派相关支队进行摸排。(11月9日《北京青年报》)

从新闻配发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有一男一女两名乞讨者,身材较为矮小,女性身着红黑色格子上衣,手中提着一个红色的袋子,胸前挂有一个支付二维码。男性走在后面,拄着拐杖。照片经网络传播后也引发了网友关注,不少网友惊呼,现在乞讨人员太专业,都可以用微信支付了;还有不少网友调侃“乞讨都非常跟随潮流”,“还可以配备POS机”;也有网友提醒,不要盲目扫码支付。

有论者认为二维码乞讨是在透支整个社会的同情心,因为二维码背后肯定是需要微信或者支付宝,而要有这些,必须要有一把手机同时要绑定银行卡,这些足以说明这些乞丐还没到非乞讨不可的地步。甚至有人猜测二维码的背后可能有一些不法的人员在操纵着,是团伙乞讨。乞讨者使用二维码乞讨,或许因为其“讨相”过于“现代”,让人们感觉到“职业乞丐”的理直气壮正在愈演愈烈,从而加深人们对其“富乞丐”的印象。

其实,二维码乞讨,是不宜做过度解读的。二维码是一种技术,我们普通人可以使用,乞丐当然也是可以使用的。质疑二维码背后必须要有智能手机道理上也是说不过去的,一把智能手机,便宜的两三百元就可以买到了。乞讨未必要弄到身无分文才有这个资格,身上如果有三五百元,其实也是很贫困的。而且,手机入网费、通话费都比以往低很多。一个乞丐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或许不能再视为“高消费”行为,也不再是“富裕”的象征。乞丐必须得身无分文,这要求未免太苛求了吧?

乞丐用二维码讨钱,证明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普及程度令世人惊叹。去年我国手机普及率继续增长,每百人中就有超过96人使用手机。因此,二维码乞丐的出现,也算是搭上了“互联网+”这一便利顺风车。而且,7亿网民中多达60%都用手机进行支付,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二维码乞讨是顺应这种潮流发展的。

更何况,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身上不喜欢带现金了。这个时候,如果路上遇到乞丐,想“打赏”些零钱,摸摸口袋就很尴尬,最后只好不好意思地说抱歉默默走开了。而乞丐有了二维码,就会更加方便现在年轻一代的“打赏”了,而且这种“打赏”还不受金额的限制,1分1毛都是爱。而现金打赏,则一般是至少需要1毛、1元的整数“打赏”。

智能手机时代,社会公众已经习惯了移动支付方式,因此,乞丐利用二维码乞讨也是一种“与时俱进”。所以,二维码乞讨根本无需大惊小怪,也无需做过多的解读,它的出现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是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发展的必然产物。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对满大街的二维码乞讨因习惯而成自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流浪地球sf:我认为说得非常有道理。有些东西确实是过度解读了。不过现在扫码支付确实有风险。有怀疑也是正常的。
    还有,新闻配发的图片其实应该发出来,能够给人以更直接的感受。文章没有图确实也不符合现在很多人的阅读习惯。不知道您是不是忘了上传图片?
  • 豆豆豆豆沙丶:如果真是单纯的支付二维码还好说,你支付多少就是多少,如果是一个网址链接或者木马病毒呢

本文标题:二维码乞讨,不宜做过多的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yx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