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自律是自我照顾,自我珍惜,不自暴自弃,让心智越来越成熟。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斯科特•派克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他激励我们要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才会逐渐成熟。长期的心理问题,使人心灵停止成长,不及时治疗,心灵就会萎缩和退化,心智就永远难以成熟。
正确的做法是,面对问题,勇于承担责任,才能够使心灵更健康。
自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掌握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让自己保持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困难,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一、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快乐。重排先苦后甜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再解决问题享受更大的快乐。
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我们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我们的欲望,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像短期减肥是很多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行为。为了达到1个星期减肥5斤的目标,给自己制定低热量的饮食计划,控制每一餐的热量摄入,每日还定时上称。
这个减肥的目标,可以是为了参加一个聚会,或是为了一件好看的衣服,也可能是真的长胖了。当下的这个行为是面对事实,值得赞许,没有逃避问题和痛苦。
反之,在减肥的过程中经受不住美食的诱惑,总觉得吃完这餐再减肥。减肥很难成功,也是阻止心灵的成长。
人面对的每个问题和痛苦具有特别的价值。敢于面对痛苦,才会让心灵变得更加坚定不移,并获得智慧。
二、承担责任
面对问题,不敢承担自己的责任,这种问题就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阻碍我们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有这么一些朋友,聊起他的不如意。都能看到他的原生家庭的样子,家里条件不好,缺少父爱陪伴,妈妈要求严格还强势,爸妈关系不和谐。
在他们的信念里,要是爸爸有钱了,我就不用过得这么苦了。要是妈妈不那么爆燥,我性格也不至于这样。等等
不可否认,在他们还是孩子时,他们的父母推卸责任或没有尽到责任,让孩子失去了积极的角色榜样,没有积极角色作为榜样,孩子的情感很健康发展。并且,我们也看到,很多原生家庭问题很难改变的。
那些自怨自艾的人总是在等待别人拯救,逃避生活,逃避责任,没有勇气面对痛苦。
不单解决不了痛苦,也错过了承担责任,触使心灵成长的机会。
三、忠于事实
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走什么样的路,需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准确容易。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开始绘制自己的人生地图。
从弱小的小孩到慢慢成长为强有力的青年成年,我们生老病死,接受自然的规律,又慢慢衰老,力量再次变得弱小,成为虚弱的垂暮老者。
一旦新的信息与过去的观念发生冲突,我们抗拒新的消息,那人生的地图就会与现实脱节。
25岁之后,人体内分泌功能开始衰退,胶原蛋白流失日益严重,而胶原蛋白的流失,导致支撑皮肤的弹力网断裂,皮肤组织出现各种问题,衰老现象会慢慢呈现出来。
不愿意接受不再那么完美的事实,事实会让人增加更多的失望,也增加更多的痛苦。
四、保持平衡
自律是艰苦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易经》告诉我们要阴阳平衡,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
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永恒运动的,都属于阳。
凡是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冷的、相对静止的,都属于阴。
当人受到心理生理受攻击或侵犯时,人就会生气。这时生气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也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
但不分时候不分场合的生气,并且成为一种不能约束的行为,就推毁了个人行为模式的平衡,为自己和别人带来麻烦和痛苦。
心理学家提倡恰当地表达情绪,合理的正反情绪比例是3:1。
自律不是喊口号,也不是坚持30天的早起,而是我们在坚持完成目标过程中,自律是约束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我内化系统,自律是一种时间淬炼成的信念。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