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寐以求,是真爱和自由。
“你怎么跟人不一样”,我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
从我能记事儿的时候开始,我妈就经常性的跟我念叨这句话,但是我从来没能习惯这样的表述,直到今天我都知道这是不含一点儿友善和劝导的讽刺性用语。
在我妈眼里,“跟人不一样”就是个色,就是需要批判和加以遏制的。之所以说这是讽刺性的,是因为这句话不仅传达了“跟其他人不一样”,更暗含了“跟正常人不一样”的意思。
我有出门包里背本儿书的习惯,尤其是一个人或者串亲戚无聊的时候。我妈自始至终都反对我这么做,她认为“只知道看书是让人笑话的做法”,是“跟人不一样”的怪异表现。踏马一没拿《微积分》,二没拿《资本论》,我拿本儿小说打发时间也成笑话?
在我心里,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并不比看电视剧高尚,只不过人们总以为捧着本儿书就是“爱学习”了,然而拿手机看电子书则不会被讥笑为“只会读书”。
如果我在三九天儿穿大衣不系扣儿,如果我在三伏天儿还穿长袖儿也会被说“你怎么跟人不一样”。没错,学生时代除了学习以外,能被叨唠的就是穿衣了。
在这一点上我弟弟应该更惨,他属于无论被骂多少次依然按照自己风格打扮的人,悄悄地讲我弟弟真的很会穿衣,更会耍酷,只是“老一辈人”看不懂罢了。我以前还妥协,为了“不讨老人嫌”都是按照我妈的意思来,然而现在我变得不乖了,您的建议我只参考不采纳。
又或者你看看人家小姑娘成天到晚巴拉巴拉,你再看看你,你怎么就跟人不一样呢?
瞧瞧人家舞跳得多好啊,看看人家钢琴弹得多棒啊,再瞅瞅你,跟人不一样。
小时候每年生日都去影楼拍组照片儿,后来十几岁青春期叛逆不愿意去了,也会被我妈念叨“跟人不一样”。
我不喜欢家庭聚会,更不喜欢跟品味不相同的人一起逛街,放在我妈那儿就是“你不喜欢去饭店吃饭也不喜欢逛商场”,嗯,真是跟人不一样。
又比如出门旅行的问题,我总是潜移默化的敲打着想让我妈同意我一个人旅行的计划,但是她每次都会炸毛把我劈头盖脸的骂一番,说我“不合群也跟人不一样”。所以我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拍照片儿从来不敢跟我妈讲,那就睡不了安稳觉了。
我成天写稿子从来不让我妈看,我妈总问我给不给钱给不给钱,我每次都特别特别无语,没办法,老人们觉得“不给钱的努力是耽误工夫”,那我“寒窗苦读十二载”拿着啥钱了。
前两天我妈又念叨我(具体原因已忘)。
“等我到了您这岁数一定不能这样。”
“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谁说我要有孩子了。”
“你都到我这岁数了,还能没孩子?”
“谁说我要生孩子了。”
“行,那你就自己一个人儿孤独终老无依无靠吧。”(嘲讽状)
“我内心强大有追求啊!”
对话已经没法再进行下去了,因为我已经从我妈“凶神恶煞”的目光中读出了这样的话:别踏马跟老子瞎bb了,这么“跟人不一样”,你要真敢这样我掐死你之类的。
吓死宝宝了。
对了最近我又萌生了新的想法,想毕业能离开北京一两年在外打拼一番,全凭一个人的那种(严肃脸),然而打死我也不敢跟我妈讲。
“放着家门口儿好好的工作寸土寸金的地界儿不待去别的地方?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真是跟人不一样!”我能够想象出来的一个版本的回答(微笑脸)。
忽然发现我牢骚了好多,对不起这篇文章真不是来检讨我妈的哈哈哈哈哈(虽然有这样的嫌疑吧,嘘)!
因为我是在这种“你怎么跟人不一样”的评价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对此类评价倍加敏感。无论对方是出于赞美(比如朋友),又或者就是嘲讽(比如我妈),我都会往不太好的方向理解。
再逃离也逃离不出人群,再远离也远离不了社会,就算人群中的舆论多么“有违科学”,就算社会的“主流观点”多么啼笑皆非,纵使你我心中住着“星辰大海”,惦念着“诗和远方”,也不得不无奈的向现实妥协,至少是“口头妥协”。
多少次我想要解释。
消遣似的读书等同于看电视剧,读小说和学习没半毛钱关系;
每个人有适合自己的穿衣风格,不是什么人都能随随便便的把糖果色往身上招呼;
兴趣爱好都是因人而异,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小姑娘只能唱歌跳舞不能看足球F1;
不喜欢人多热闹并非特立独行,只是没有归属感的群体比独处带来更多孤独;
找一个好的旅伴就跟找一个合适的人结婚搭伙过日子一样困难,不能因为遇不到Ta就放弃我心中的理想信念;
喜欢独处并不是不合群,只是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事情,需要踏实和安静的思考,需要和自己认真的沟通;
做事情除了目的性还有我喜欢我愿意,回报除了金钱还有千金难买的我高兴;
想要暂时离开优越的环境并非不识好歹的瞎折腾,而是因为趁着我年轻有闯荡的激情;
不结婚不生子并非我不想不愿意,只是婚姻缘分和爱情古今中外谁能说的清?
但是我从来没解释过一次,永远都是沉默着离开,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图一个清静。
这世界上懂你的人自然会懂,不懂你的人说多了也没用。
没办法我就是不喜欢讲道理做劝说的性格,因为每个人三观的形成深受环境和时代的影响,从来没有对错优劣之分,我从来不想强加和过多干预。
昨天读到一篇文章《请把父母从自己的感情生活中拉黑》,字字赞同。
以前人们眼界狭隘,思想闭塞,所以有了千篇一律的“你应该拥有的生活和人生轨迹”。现在我们不同了,接受教育读的都是伏尔泰卢梭康德,越来越主张“个性化和自我”,倡导自由主义平等观念。我知道东方文化不接受而且短时间内很难接受,但是并不代表我们还要做牺牲品。
新思潮甚至后现代主义的观点让我们的视野从未如此开阔,因为没见过,我们想要尝试新鲜,想要冲破重围迎接挑战,叛逆变得更叛逆;也因为没见过,老一辈人发现脱离时代越来越远,因为恐慌反而将旧观念越攥越紧。
人们总想把这些归结为社会发展的畸形,然而我们又何尝不是畸形社会中成长起来的畸形儿呢?只是年轻的心不想妥协,因此一手捧着哲学书,一手看着现实闹剧,苦苦挣扎,愈发坚强和独立,只为能够活得“像自己”。
其实并不存在“跟人不一样”,只是“跟你的期望不一样”。我们的父母害怕我们“跟人不一样”,其实他们真正害怕的是他们自己,催着你走他们走过的路只是为了印证一种正确和看似万无一失的保险而已。
人若活得不自由,最大的原因是思想不自由,不擅长独立思考,那么总会被周围的思想带着走,因为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
我们唱着我梦寐以求,是真爱和自由。却在现实生活中迟迟找不到真爱,也永远理解不了自由。总会想起爸爸对我说的那句话,宝贝儿,只要你每天开心就好。
我想来自父母一辈最大的宠溺就是,当你步入成年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力就把一切的决定权交由你自己的手里。而你能得到的最大的自由,就是可以拥有并能够享受那种“不与众人同”的权利。
如果你所想要的与众不同得不到支持引不起共鸣,也请你努力活得“不一样”。因为夜深人静关上灯,这间屋子里也只有你,一个人而已。
我想努力活得像我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想为谁的一颦一笑而牵动苦恼,不苦苦等待一条消息,不高兴了就退掉微信关上手机。这世界上没有谁能够包容你的小性子和坏脾气,那索性就独处一段时光让它融化在时光里飘散在空气里。
愿你像烟火
能发光
也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