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词,叫乡党。
这个词的意思是以家乡的的亲戚朋友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南方人做生意很厉害,比如温州人,比如福建人,据说他们做生意的方式是抱团取暖,组成乡党。
比如这儿有盘生意,需要几十万块钱,温州人会和乡亲朋友去借,把大家聚集到一起,和大家说一下,说有这么一事儿,我需要多少钱,每个人需要分摊多少,几小时内乡亲朋友就会凑齐他需要的钱数,每人拿出几千或者几万,都不用借钱者打欠条,他也不会赖账。
![](https://img.haomeiwen.com/i83636/e40f4b0f950cc001.jpeg)
一盘生意有时候就是这么做起来的。
他们是以家族家乡为利益单位,在这个世界行走的。个人能力虽然很弱但是弱弱联合成强。
这种形式古代叫做宗族。
翻看古代历史,宗族这种形式帮助了很多人成功。
乡亲朋友这种强关系,使得大家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关系中很少产生背叛,因为代价巨大。
比如温州融资那个例子中,如果一个人借钱因为没有欠条而赖账,他的声誉会在整个家族乡党圈子里烂掉,不但今后融不到钱,甚至整个家族都会被宗族排挤掉,损失大于收益。
古人成功的人,往往不是一个人的才能成功,而是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成功。
比如刘邦的丰邑集团。
![](https://img.haomeiwen.com/i83636/5a03b67799bcc93b.jpeg)
刘邦的开国功臣中,很多赶大车的,卖狗肉的下里巴人,这些组成了刘邦最初和最重要的班底。
萧何樊哙灌婴都是沛县人,他们大多是刘邦的朋友亲戚,他们和刘邦起事只会死心塌地跟着刘邦,绝对不会投降项羽,只有刘邦成功了他们才会利益最大化。
项羽再牛叉在再英雄盖世和他们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刘邦趁着项羽出征,袭击彭城,被项羽杀了个回马枪,仓皇出逃。刘邦的一双儿女也在他车上,刘邦一次次把跟车的刘盈和鲁元公主踹下车去,驾车的夏侯婴就一次一次把孩子捡回来,甚至差点跟刘邦翻脸,夏侯婴也是刘邦的乡党,他和刘邦自小一块儿长起来的,大约无数次吃过吕雉炒的菜,刘盈和鲁元公主更是他看着长大的,所以他才会拼命护持。
这就看出来用宗族乡党的一个重要好处,他们真心做事,真心用命。
古代成功的人都是用宗族乡党的高手,朱元璋的淮西集团,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其实都是朱元璋的淮西老乡。比如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胡惟庸等人。
近代的曾国藩所以成功,也主要是依靠他家乡的宗族的力量。
曾国藩的宗族乡亲们依靠剿灭天平天国的军功取得封不菲的军功,有的富甲一方,有的成了封疆大吏,如果没有曾国藩他们最好的归宿无非是做点小买卖的商贾或者是乡下的一个生而无名死无名的土财主。
所以乡党需要有一个强人带动,这个强人也许是刘邦也许是朱元璋也许是曹操。
![](https://img.haomeiwen.com/i83636/f56ff95e484e2591.jpeg)
曹操重用曹仁曹洪其实不难理解,自己家兄弟用起来总是比较放心,当年起事时家底薄,靠着兄弟们的用命才能看住摊子,并且把产业逐渐做大。
在《三国志》注引的《曹瞒传》以及《世说新语》中都记载,曹操他爹曹嵩,本来姓夏侯,他是夏侯家的人,过继给了大太监曹腾。夏侯惇算是曹操的堂兄弟。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所以对曹操来说,夏侯家人也是自家兄弟,用起来很放心。
对于创业初期的人来说,忠诚最重要,至于能力问题,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人的智力能力大多都差不多,很多人没有成功往往不是能力不足而只是欠缺一个机会而已。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但是很多人一辈子也碰不到让自己化龙的风云,所以一辈子只能泯然众人矣。
![](https://img.haomeiwen.com/i83636/b7920e223f8f8f8b.jpeg)
没有谁天生会打仗,打得多了也就会了,没有谁天生会带兵,带的多了自然也就成了大将军。
曹操手下的曹仁曹洪一开始打仗未必百战百胜,但是在战场上慢慢磨练,慢慢也就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将军了。
============================
文:薛白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