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安下来

作者: 罗环环 | 来源:发表于2017-12-19 07:44 被阅读118次

    前几天听冬吴,“逃离虽爽但无用”那期,两人聊起,职场上有一种人,习惯性离职,在工作中遇到一点不如意,就要辞职,一两年换一份工作是常态,久而久之,逃离就变成了一种思维方式。

    听得我心里直咯噔。我想我大概就是这一类人。虽然我跳槽的频率没有那么高(受制于现实啊),但是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当我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第一个念头也是,我不干了。

    晚上加班周末加班,我不想干了,这点工资怎么对得起占用我的业余时间?书稿一会儿被要求这样改,一会儿又被要求那样改,没过两天,领导想起个什么事儿不对劲,又要求改回来,这么没谱儿的领导,谁伺候得起?尤其做封面,改个十稿八稿的,太正常了,眼看着美编已经不耐烦了,领导、销售、作者还没达成一致,各有坚持,作为编辑,要拿出一个让各方都还算满意的方案,还要求着美编动手改,想想都头大。

    每当这样的时候,我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辞职,好像唯有逃离,才能解决这些让人心烦的事情。但是,当新的一份工作开始,不出俩月,同样的问题又继续摆在眼前,同样要加班,同样要不断地对稿子作出不是我自己意愿的修改,同样要求美编,嗯,有时候还要求销售啊、总编室啊,总之这个职位,就是千头万绪,就是有这么多的难题。想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呢?除非离开这个行业。又舍不得。

    而且,见得多了,慢慢也知道,其实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难题,没有哪一个职位,能完全从心所愿毫无委屈。有一些问题,靠换工作是解决不了的;有一些问题,假如你仔细检视,它甚至不是因为工作本身带来的,早在你还在读书的时候,它就已经存在了……

    道理不难理解,但真正做起来,遇到问题按捺住那颗想逃离的心,像真的猛士那样,去直面惨淡的人生,却不是一件易事。这些年,我先后换了四五份工作,没有一份曾让我踏踏实实地安下心来。

    就连后来要来美国,都像是一次命运安排的仓皇出逃。(《离开北京前的生活》)那时我已心生离意,但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正好先生有个机会过来工作,我就顺理成章地辞了职。

    说来很是奇怪,远离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在一个陌生的国度,语言不通,又没能做到经济独立,这一年多来,我反而找到了一点儿把心安下来的感觉。

    把心安下来不是说,你有一个看得见的未来,就像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几年以后是留还是走,走和留都各有难题,各有命运,但无论未来选择了哪一种,我想我都能接受。

    把心安下来也不是说,你能事事顺心如意,就像现在,我们其实很想再要一个孩子,但一直没有,我想没有或者有,以及什么时候有,上天都有最好的安排。

    把心安下来也不是说,你有足够多的钱,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就像现在,每个月一半的家庭收入都要拿来还贷,买很多东西我都要权衡又权衡,仔细地量入为出。但我并不觉得,这是苦哈哈的生活,相反精打细算自有它的乐趣,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也很有成就感。

    那么,把心安下来是什么呢?

    我想起暑假,我们刚搬家,有一天跟邻居聊天,她新种了一棵枣树,她说旁边那棵aspen已经活了十七年了,是他们刚买房子的时候种的,aspen的寿命在住宅区也就二十年左右,等这棵aspen死了,她新种的枣树刚好能长起来。她的话一下子就触动了我,我从来没有种过树,我也没有在一个地方生活超过10年(小时候除外),我不知道以十年二十年记来打算的感觉是怎样的。

    后来,有一天我去跑步,看到有一家车库大开,车库门前摆满了各种什物,男主人在那里擦拭什么。开始我以为是garage sale,后来发现附近并没有贴广告,也不见有人去他家买东西,再后来我又听说,这一家其实是租户,并不是自己的房子。那一天他把家里的东西搬出来,是收拾整理这些家什。我也很受触动,原来不管房子的产权是不是自己,都可以一丝不苟地对待生活。

    我想触动我的,就是那种把心安下来的感觉,无论是长久地安居,还是暂时地安顿,我们都可以心平气和、从从容容地对待生活,不盯着它的不足,也不抱怨它的困难。生命的河流到了这里,遇到了一块大岩石,它总要想办法流过去,而不是就此停顿,变成一滩死水。

    把心安下来是,拔后院杂草拔出的小欢喜,是在露台上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射下来的感动,是种一盆菊花时念起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剪几枝玫瑰插在花瓶里的美好祝愿;是无论外面怎么喧嚣,内心都有的一片宁静;是从枯燥无味中都能找到的小快乐。

    这一年来,我一直在上英语课,也常常从图书馆里借书,希望借助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我借过各种各样的书,经典的、畅销的、我看过中译本的、以华裔为主人公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的……最后我发现,适合小学生(junior)看的biography(不限于人物传记)我最喜欢,也最适合我,因为词汇量不太大,句式也不太复杂,读起来也很有趣,能知道很多有关美国以及世界地理历史的小故事。学了这么多年英语,身经百战也是通过了六级研究生英语考试的,实际水平却只相当于这边小学生的水平,这真是让人难堪。但承认了这一点之后,我对阅读英文书反而有了兴趣。我想对自己有自知,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也是一种把心安下来。

    昨天早上阴天,起床的时候眼睛都睁不开,上午听英语演讲一个接一个呵欠,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今天早上阳光灿烂,眼睛一睁开人就清醒了。其实昨天睡得还不如昨天好,半夜还醒过一次。但天气影响心情,心情影响身体,身体对自然天气变化的反应是如此敏锐。把心装在身体里的感觉,身心一体,我想也是一种把心安下来。

    还有,不再以一种决绝的态度看待、处理事情,大概也是一种把心安下来。人为什么想逃离,就是想切断跟那些自己不愿意去面对的事情之间的联系。可是,红尘里丝丝缕缕的牵绊,哪里是这样容易斩断的呢?多年以后我回顾我工作过的那些地方,发现收获最大的,竟然是加过通宵班的。那时候很郁闷,因为通宵本来是不必要的,而通宵的劳动成果也总是被推倒。那时候觉得,唯有辞职走人,才够解气,为此我连年底几万块的年终奖都不要了,只想要一个自由身。现在想想,这样决绝的方式,真是伤人伤己啊。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好好跟领导沟通,确定一个加班的底线,因为那份工作本身我并不厌恶,而怎样去做是可以调整的,哪里犯得着鱼死网破,老死不相往来呢?

    但那时的我看不到这一点。总要在尘世里跌跌撞撞一番,才能有所了悟。就是在去年春天,我也仍然是慌乱的、尖锐的、想逃离的。倒是来美国后这一年多“隐于世”的生活,让我逐渐收回了我的心,并把它安住在我的身体里。

    我觉得有两点经验,也许值得谈一谈。其一是,来美国之后,因为我的英语不是很好,而周围的中国人也不算特别多,我活动的圈子一下子小了很多,也自动屏蔽掉了很多信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耳边没有那么多嘈杂的声音,就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自己和家人,把那个因被各种关系绑架撕扯而散掉的自己找回来。从这一层上讲,我觉得旅游可能具有类似的效果。并不是说要去多有名的地方,也不是说见了怎样的风景涨了怎样的见识,而是把自己从一个熟悉的、纷扰的环境里抽离出来,有机会能多关注关注自己的内心。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时刻,来感受自己内心的感觉、想法。机器还有检修的时候呢,更何况是人?

    其二是,来美国之后,我对购物兴致淡了许多。在北京,在京东、天猫上头天晚上下单,第二天一早送到是多自然的事情;但是在美国,即使是亚马逊primer会员,也至少要三天才能送到,至于其他的,十天八天是常态。拜美国蜗牛一样的快递速度,很快我就戒掉了网购瘾。买东西几乎都在实体店,只有实体店实在买不到的东西,我才会想起来网购。又因为美国良好的退换货政策,我也很少买到自己不满意的商品。这样,就减少了很多在购物上的纠结、闹心、失望……也不用为东西买回来放在哪里费心。因为经历过那种很杂乱,为收拾整理耗费大量气力的生活,在换了一个新环境后,我就想过尽量精简的生活,不是必需品绝对不买,家里让它尽量空一点,再空一点——空一点,新的东西才有机会进来,生活是这样,心也是这样。

    我喜欢这样的把心安下来的感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心安下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av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