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将近十年,回顾近十年的教学历程,我时常在思考一些问题: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我要如何组织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沉浸其中,带着收获走出我的课堂?小组合作时怎样设计问题,怎样组织讨论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我在阅读、在实践、在反思中不断寻找答案,改进课堂。直到暑期学校组织共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这本书,读罢几个章节,我内心充满着愉悦和能量,不禁开始构思起接下来新学期自己的课堂样态。
这确实是一本很好读的书,好读在于它的理论不深奥不游离,与我们的一线教学紧密相关,好读在于它的实操性很强,读完后不禁浮现书中所讲的课堂情形,感叹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读完第一模块,其核心词为“改变理念”,数字时代学与教的变革,变革的不仅仅是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的技术,更重要的是理念。我们经常发现,在教师培训中接触到新的技术或理念时,我们往往当下会觉得很向往很震撼,但真的要在自己的课堂上去践行时,又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舒适区里不肯出来,这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理念。只有理念真正革新了,行动才能跟上,也才能用行动去克服这一路上的困难和风雨。
这一模块中有一些关键词值得我们记录并回味:相信、刻意练习、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好教材、改变顺序、学生中心、调动思考力、团队合作、任务驱动等。这些关键词背后都指向同一个理念,那就是以生为本。这个词虽然已经耳熟能详,但纵观当今的课堂,“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至今还占据着教学界的大片江山。我们生怕自己不讲,学生就不懂,生怕自己讲少了,学生会学不透,但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受教育经历,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自己还记得多少呢?老师滔滔不绝绵绵不断时,自己是不是也在下面犯困呢?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人忘记在学校所学的一切,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那若干年后留给学生的还有什么呢?如果我们改变理念,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角,真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日后才有可能给学生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当然,以生为本的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理念,在数字化时代,更需要借助技术来实现。相信继续阅读,我们会找到更多钥匙,去开启技术赋能高效课堂的大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