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一位年轻的女子,虔诚供佛,朝夕礼拜佛菩萨,一日,她学佛有了感应,观音菩萨来到了她的梦中。

菩萨问:“你每日虔诚念佛,有什么希求吗?”女子见来者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随即连忙叩拜说:“菩萨,如果有可能,请您赐给我三个孩子。一子从商,成为富有之人;二子务农,让他家能仓廪丰足;三子做官,光耀家族。”
菩萨又问:“你是一个非常勤奋刻苦的修行人,就没有些其他所求吗?”女子说:“那请您再赐予我一个孩子,长大了让他出家学道,度化父母有情。”
菩萨说:“抚育四个孩子,太辛苦了,我就只让你生一子,四个愿望就都满足了吧!”菩萨言毕,眨眼间就离开了,子女也醒了。
第二年,女子生了一个儿子,各方面都非常优秀。长大后,这孩子先经商,挣了很多钱。又务农,果然仓廪丰足。后来又从政,官运亨通,没多久就做了大官。
时光如白驹过隙,曾经的少妇也已成了妇人。当这位母亲看着孩子一天天飞黄腾达时,不料这孩子突然决定要放弃做官,要去修道。
经过百般苦劝,这孩子也不听话,父母劝不住,只得随从了儿子的意愿。这孩子访得一座名山,拜一长老为师,仅仅用了七年时间,就修成了道果。此时,度化父母的时机已成熟,孩子回到家中,但他的父母却舍不下这份家业,对出家修行犹豫不定。
这孩子开示说:“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虚幻不实的,修道之人应视它们为过眼云烟,只有贪得无厌的人,才会被它们迷惑。如今,你们都已六十多岁了,还能享福几年?你们是在家修行人,了知世事无常、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为什么还执迷不悟?”
父母听了孩子的一番话,终于醒悟,把所有财产施舍给了穷人,随孩子一同出家了。
故事中的这位妇人,可以说是很多学佛人的代表,很多人学佛的目的就是求福报,让自己今生或者来生的日子过的更好些。诚然,通过学佛,这些世间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但学佛的目的绝不仅限于此。
以观音菩萨为例,很多人都知道有事所求找观音菩萨,所以,逐渐的就把观音菩萨当成了只能帮助我们求福禄寿喜的菩萨,其实,观音菩萨在满足、救度众生之时,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将众生引入菩提圣道。
比如,在《普门品》中,说求菩萨赐子要男女、得男女,并且所生都是有福德的孩子,还说遇到了不管任何为难,都可以通过观音菩萨的帮助而脱离险境······
不论是菩萨对我们的哪个方面的帮助,根本目的都是让我们能通过菩萨的救助,对佛法生起信心,从而迈入佛门,增强对佛菩萨能救度众生脱离苦海的信心,最终还是希望我们能走入菩提圣道。
其实,不仅仅是观音菩萨,同样非要灵验的准提菩萨、摩利支天菩萨,他们看似都是可以帮助众生满愿的,但实际上,他们做这些也都是为了让更多众生能“直至菩提”。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菩萨,也不要目光那么“狭隘”,更不要以一种非常小的学佛格局,去修习那无上甚深的微妙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