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老婆打电话回来说,无线网的插头,不要忘了,拔掉。因为一家人三只手机经常同时上网,我们用了无线网,连同电脑,连同电视。用好电器,不拔插头,孩子是懒,妻子是忘,基本反映一个人的的性格与习惯。
每天最早离开家,妻子是第一个,因为从事的是教师那崇高的职业。原先,我是第一个离开家的,早早地起床,就是为了乘坐马路上随意碰到的公交车,它能带我多远就多远,然后走路,走累了,就坐公交车回程。但也有不幸运的时候,我乘坐过一辆通往石门槛景区的公交车,回程的时候,它迟迟不来,差点误了上班的时间。此后,我就专门乘坐22路车,它好像一刻钟一班,且比较准时。到老家去工作后,我也选择了它,然后在北站换成到老家的车。看来,这几年的早上注定要与“2”结缘了,但愿我不会真正地成为“2”。

每天最晚回家的也是妻子,要么在学校值班,要么在体育馆或中洲公园锻炼。她回来的时候,我早早地睡觉了。我有一个早睡早起的习惯。先前,有领导打电话或连续发短信、微信给我,想布置第二天工作,我没接也没回。领导问我咋回事?我实话实说“睡着了”。他不相信,以为我是借口,后来,不知怎么的,再也不来打扰我那早睡的好梦了。现在有,大多是微友,叮咚,叮咚,好像一个个催眠曲的音符。
这让我想起了什么是“家”?

家就是两个人情愿付出,不求回报。这与爱情有区别吗?有区别。爱情,最初,是男的付出的多,后来,是女的付出的多。一般是这样。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大多是家中女主人说的。为什么?那个所谓的男人,那个“一丈之夫”,去找自己的事业去了,吃喝拉撒,甚至睡,都要女人管了,甚至是女人去提醒。也许婚姻算不上女人的坟墓,但真的像是走上了人生的滑梯,滑多远就多远。
两个人的婚姻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家,有了孩子才是那个家。这时候,家中的妻子就更成熟了,真的不求回报了,既要工作,也要管护这个家,有丈夫也有孩子的家。我老婆爱运动,最终的目的也是这个家,有良好的身体,才有抵抗工作压力的条件,才能支撑住来自下一代的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无论孩子物质上的,精神上的,生活上的,工作上的。
我那些文化站的朋友,企业支部书记的朋友,还有农村的朋友,年前年后也纷纷说,寒假期间,自家男孩子不爱说话,只是玩游戏、看微信或独自一个人沉默。家长只是提醒了一句,他们就撒脾气,就与大人进行情感上的切割。我那个农村朋友,昨天下午还专门来我产业园办公室,让我与他孩子再谈一次话,过问一下实习和今后工作上的事。而我,在自己孩子找工作这一点上,倒没帮过什么忙,惭愧啊。
今儿个早上,我也在思考,但思考后,只有一个纳闷,现在正在读大学的孩子,究竟怎么了?这个社会大环境又怎么了?一个个孩子,都不爱与父母说话,是不是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心理上落差所致,这落差中肯定有城乡之别,也有大城市与小城市之距离,但这区别和距离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影响,真的是那么严重吗?会不会还有另外原因?譬如他们的自主性,自主性与孤独会是难兄难弟?还有他们爱面子,面子是物质上的追求,是精神上的慰籍,而做父母的真的难以全面做到?
算我悲观,作为人母,她们永远也不会去想孩子的回报了。但如果有一天想求男人物质方面的回报,我们做丈夫的,就应该大方点。有的男人,只会用嘴巴哄,我看,最后迟早会出一些问题。我这里没有说,持家的女人是一个充满物质意义上的人,但她们有时候还真的是,而精神上的寄托,已经都交给了孩子。
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研究与思考,我不是个专业人士,因为欠思考,只是提出看法,有的观点也不一定对,接受家长尤其是大学生和年轻人的批评。
陈水河写于2018.2.27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