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读《汤誓》。
《汤誓》是《商书》的第一篇,意味着从这一篇开始,《尚书》进入商代的记录。
大概翻了一下,篇幅不长。
1、篇名的注解
《汤誓》是商汤征伐夏桀的公告。
篇名的注释集中在商这个国号的来源。
郑玄说:契始封商,于是就以商为号。商国在太华之阳,今天陕西商州。这里的今天是对于郑玄时代而言,现在是商洛市。
《史记·殷本纪》的说法是殷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赐予姓子氏。纣王叫子受德。契这个人物在《皋陶谟》中出现过。
《括地志》说商州东八十里是商洛县,原来的商邑,古代商国,帝喾(音酷)之子禼(音谢)封在这里。
《左传》提供另一个说法:相土居商丘,所以汤以商为天下号。陶唐氏的火正閼(音烟)伯,也就是契住商丘,相土因袭居住在这里。
契-相土-汤。
地图上商洛在华山南面,正是太华之阳,而另一个与商的地名叫商丘,与商洛一东一西,距离挺远哪。
有意思的是商洛境内的地名有商鞅大道、商鞅广场、四皓社区。但是商丘境内有神火大道、商都、宋国故城等与商直接相关的地名。仅从这一点看,商丘作为商的源起,似乎要靠谱一些。
书中认为是契居住在商州,到相土迁居到商丘,成汤获天下,取契所封商为号。

成汤一开始以商为号,到了盘庚迁殷(安阳的殷墟),以后才叫做殷。今天我们称呼殷商是两个时代的合称。
2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因涩)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音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音赖)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以上是《汤誓》的全文。
与《甘誓》不同,商汤在誓言中对民众的一些说法进行了回应,自问自答。最后与《甘誓》一样的结尾,一样的惩罚措施。
3
原文 王曰:
这是征伐夏桀前,自称为王,《殷本纪》记载了商汤自号“武王”。
原文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
来,你们都听我说几句。司马迁解释格为来,尔就是你们。
原文 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不是我小子敢作乱,而是夏多罪,老天要灭它。
台就是我。
原文 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因涩)事而割正夏。』
你们说:我君不体恤我们,废我穑事,为害民之政。
后就是君,舍《说文》解释为废。聚敛叫穑。害就是割。正就是政。夏桀时敛民过度,民无盖藏。依靠天文巫术获得的政治权力,有很强的聚敛性质,打着上天的旗号予取予夺。
穑另一解释是啬夫,第一次接触这个词是在纪录片《河西走廊》中,驿站站长的职位就叫啬夫。《说文》说田夫即啬夫。啬表示农力成功,就是有收成。
夏桀掠夺民众的收成,剥削严重。
原文 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你们的痛苦我听到了,夏氏有罪。我敬畏天帝,不敢不更正夏的罪行。
原文 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
你们说:夏氏有罪,其奈何?
原文 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
夏王掠夺众人的农功,民众没有收成,就不再耕作,怨言众多。
遏众力、割夏邑跟舍我穑(因涩)事是一回事。弗协是怨言众多。怠就是懈怠,农事上的懈怠。
原文 曰:『时日曷(音荷)丧?予及汝皆亡!』
郑玄说:这是夏桀看民众要反叛,于是自比为太阳,太阳何时消失过?太阳一死,我和你们都得死。
夏桀的意思很明显,他是日不落。
孟子的说法角度不同。夏桀无道,百姓想和商汤一起讨伐他。于是,商汤说是日夏桀当死,我和你们一起去灭亡他。
上下文看,好像第一种说法比较顺。
原文 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
夏德如此,今天我必须去(灭了它)。请你们辅助我一人去恭行天罚。
王者称自己为一人,是自谦的说法,想说自己的才能有限,只能当一个人用,希望大家来辅佐他。
原文 予其大赉(音赖)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我会大大赏赐你们,你们别不信,我一定不会食言。如果你们不从誓言,我就惩罚你们,不要妄想有赦免。
孥戮《甘誓》注释过。郑玄说大罪除了罚本人,还会祸及子孙。连坐是秦出现的,商鞅首创,商汤时期没有,郑玄的说法有误。奴是男子当奴隶,女子当苦力。
罔有攸赦,因为军法没有赦免令。
《汤誓》完。
王朝的覆灭原因之一是因为中央已经没有办法收取足够支撑运营的税收,调度资源,因为掠夺太过,民力不堪其负,官僚群体中饱私囊,掠夺更甚,有限的税基不够扒三层皮。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