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开始进入《尚书·周书》部分。孙星衍编著《尚书今古文注疏》到现在读了有89天,三个月,看整书厚度,接近过半而已。
《周书》第一篇《泰誓》,泰、太,在古代都可以按照大来解释。《书序》说:惟十有一年,武王伐纣,大誓八百诸侯会。
前面《商书》有甘誓、《汤誓》。誓,是誓约,是战斗前的檄文。根据《史记》文中“还师归”之前的内容是姜太公所作,“十一年”以下是武王所作。
伏生二十九篇中有《泰誓》,《史记》、《汉书》都说是伏生壁藏书。伏生生于周赧王55年,死于汉文帝三年,也算是贯穿战国秦汉的人物。有说是汉武帝末年得自民间,但是更早成书的《史记》中已经有《泰誓》的引文,这一说法站不住脚。
先录全文,我喜欢逐字逐句录入,先混个脸熟。
唯九年四月,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于盟津之上。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允哉!予无知,以先祖先父之有德之臣左右予小子,予受先公,必力赏罚,以定厥功,明于先祖之遗。」
遂兴师,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号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
太子发升于舟,中流,白鱼入于舟中,出涘以燎。
群公咸曰:「休哉!」
周公曰:「虽休勿休。」
既渡,至于五日,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鸟,其色赤,其声魄,五至以穀俱来。
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周公曰:「茂哉茂哉!天之见此以劝之也,恐恃之。」
使上附以周公书报诰于王,王动色变。
遂至盟津,八百诸侯不召自来,不期同时,不谋同辞,皆曰:「帝纣可伐矣。」
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惟丙午,王逮师。
前师乃鼓䵾譟,师乃慆,前歌后舞,格于上天下地。
十一年十二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曰:「孳孳无怠。天将有立父母,民之有政有居。」
武王乃作太誓,告于众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四方之多罪逋(音不)逃,是宗是长,是信是使。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悦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今天先录原文。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