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颜回的喜欢已经溢于言表了。
有一天,孔子看子贡近阶段有点小得意,就启发式教学,问他:“你和颜回哪一个厉害一点。”子贡当然知道孔子喜欢颜回,何况颜回是大师兄,即使自己认为不比大师兄差,但也不可以说不比他差,不然失礼事大,于是就说:“我哪里能跟颜回比啊,颜回听您说一点,他就能知道十点,我听您说一点只能知道二。”
“你还知道二?”孔子一听就笑了,说,“你不如他,是吧,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说得一脸骄傲!
当然,孔子对颜回有过误解:一开始上课,上一整天课,颜回总不说话,连一个问题也没有。他就跟别的学生说这孩子可能有点愚笨。但后来发现颜回不说话不是因为他没听课,更不是听了课不懂,而是自己在老师讲课的基础上反复地思考,他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同学们的层次,甚至已经超越了老师所讲的层次,他还说什么呢?于是,孔子得出结论说,我仔细观察思考过了,发现颜回对我说的都能做到,所以他不是愚笨,而是真正的聪敏啊!
孔子于是把君子的标准之一确定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讷于言。说的就是颜回这样的人啊。
真正发现颜回的哲学天赋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年孔子和一众弟子被陈蔡的一帮人围住,不让他去楚国做大官,以防楚国强大使得他们丢饭碗。孔子和弟子们被围在荒野之中进退不得,生活困难,不少人病倒,形势危急万分,孔子为了安定人心,一直保持正常的弦歌不绝的状态,但还是渐渐地传来了抱怨之声,有的弟子已经故意大声抱怨,想让孔子知道了。于是孔子叫来抱怨声音最大的子路,装作不经心的样子,弹着弦说:“我的道错了吗?我为什么会到今天这个样子?”子路是暴脾气,一脸不满意,直接说:“肯定是我们修养不好啊,您天天说的‘道’没有用,我们还不是君子,要不然怎么会穷困?”孔子早知道他会说什么,只是想让他发泄发泄而已,但看他没有完的样子,于是狠狠弹了一个强音,说:“君子本来就是穷困的,只是君子遇到穷困的时候不会像小人那样乱发脾气!如果君子一定会通达,怎么有伯夷叔齐那样的人那样的事?”
孔子说完,真有点生气了,板着脸看了看同样板着脸的子贡,他知道子贡是个聪明人,想让他说点聪明的话缓解一下气氛,于是问子贡说:“你说,你说,我的道错了吗,我们怎么会遇到这样的困境?”
子贡是商人,看着被骂得灰头土脸的二师兄,说:“老师啊,您说的道最广最大,是没有错的,但是不是太高了,可不可以稍稍降低一点,或许容易被国君们接受。”孔子看他滑头的奸商样,消了点气,启发他说:“你啊,你不好好修养你的道,却一味地去寻求别人的容纳,你的志向不远大呀!”
孔子看到颜回的时候,他的表情与平时并无两样,于是就问他:“回啊,我的道错了吗?怎么会有今天这个样子?”
颜回平静地看了看孔子,确认了眼神,老师在问他,于是行了个礼,说:“老师,你的道最大,所以天下不能容纳你是正常的呀!即使天下不能容纳,你还是极力地推行,希望能够有益于人,做到这样,不被容纳有什么忧虑的呢?我们所修之道已经达到最高,不被容纳那是国君们的羞耻!不被容纳才更能显示我们是真正的君子啊!”
孔子大笑,说:“有这样的吗?颜家小子啊,假使你多财,我就做你家的宰臣!”
喜形于色,乐得都有点超过自己的限度了。
从此,孔子知道,唯一有可能超越自己的就是颜回了!他的许多关于君子的言论都是照着颜回的样子说的。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完全是在玩味一块美玉啊!
可惜美玉易碎,颜回死得早,当时孔子哭得很哀伤,弟子们看孔子从没有过的伤心,都说:“子恸矣。”大家说,孔子平时教育我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但现在,老师也伤了心啊!
鲁哀公看出孔子的悲伤,问他:“你总说要好学要好学,你的弟子中有好学的吗?”
孔子望了一眼眼前的弟子,想了想,说:“颜回,是一个真正好学的人,但不幸早死,以后就没有啦。”
说着,叹口气,微微低下了他那一直高昂着的头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