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通行本中写作“谷神不死”,古本中写作“浴神不死”。
这句话被大多数人解释为:道的功能永不衰竭,称为玄妙的母体。
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古本中写作“浴神”,而通行本中却写作“谷神”。
谷:1、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如:山谷、河谷。
2、庄稼或粮食的一种称呼。如:稻谷、谷米、五谷。
3、赡养、养育。如:【诗·小雅·甫田】以谷我士女。
浴:1、字多用来形容洗澡。如淋浴、沐浴、洗浴。
2、沉浸、浸染。如: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久浴文化,则渐悟人类之尊严。
从这两个字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谷字的解释中,只有第一个代表山谷,但是山谷并不代表空旷,因为山谷意味着空间并不大,如果够大会被称作盆地而不是山谷。
更多关于谷字的释义都指出谷字代表的是粮食,所以谷字在这里应该代表养育的意思。
同时,在现代汉文化中有一个谷神这样的神灵,它原先是代表掌管粟、麦、稷、豆等五谷的神灵,现在已经演变成掌管农业各方面的全能神。
民间有句话叫做民以食为天,所以在民间传说中谷神就是为了让人们过得丰衣足食的神仙,也具有养育的意思。
浴字从字形上来看更像是水浇灌种子或粮食的样子,同时沐浴中的沐字又像是雨水淋在树木上,所以常常用沐浴来代表洗澡。
也就是说从字形上来看浴字代表:水淋在种子(谷)上使种子生长。
人有活人与死人的区别,活人是因为有一口气,或者说有思维,也就是古人说的:精、气、神。
人如果想要精、气、神圆满鲜活,就要吃五谷来保持体力或营养。
【诗·小雅·甫田】中“以谷我士女”这句话也证明了谷我士女和谷神应该具有类似的含义。
所以不管是谷神还是浴神,都应该理解成‘养育神识’而不是‘空旷幽深’或‘虚怀若谷’之类。
这种说法符合各种宗教里关于神识为主、肉体为辅的说法。比如佛陀转世、生命轮回、三生三世、炼神还虚等。
所以说,“谷神不死”或者“浴神不死”应该理解成:保持自身精气神的健康以达到不死。
在这里我其实更倾向于“浴神不死”这个说法,因为不管是道家或者佛教都比较重视静坐调息、洗涤内心这样的事情。
这种现象跟鲁迅关于久浴文化,则渐悟人类之尊严这种论点非常接近。
说到不死这两个字,会让我们想起长生这两个字,那么人类追求长生不老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个话题我无法回答,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我们都知道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是优胜劣汰,那么这种规则带来的好处是这个族群会更加的强壮,强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那么又回到我们的起点,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呢?
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或者植物,当自身老去时,都会留下能够延续自身或族群的方法。如何延续?
从己知的条件和方法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产生下一代。
人们不断的吃东西来保证自己能够存活下去,然后去总结自己生存的经验,之后把经验传给下一代。
正如天冷了我们会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多穿衣服;下雨了我们会打伞;孩子懂事了我们会让他们去上学,遇到他们无法解决或者不懂的问题,我们会帮他们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行为来保证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以后,他们可以很好的活下去。
现在人们一直认为:所谓的不死,只是一种追求,一种想像中的东西,根本不存在。
其实不死这种说法是存在的。
但它指的不是生命,也不全是精神或者理想什么的,而是一种文化,或者更严格一点来讲,不死应该是一种种族文化!
生命是有限的,从古至今,有多少种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恐龙、巨人、龙、凤等这些传说中的东西现在都没了,也就是说他们的族群或者文化已经灭亡。
关于龙、凤、巨人等这些传说中的东西是不是存在无法证明。
不过我在想,就算凤这种东西真的存在,他死后跟普通的鸟有多大的区别呢?
俗话说:落地的凤凰不如鸡。
就算我们真的发现了凤凰的化石,估计也只会当成某种鸟类吧。
历史上存在过多少种族?有过多少文化?至今仍存在的还剩多少?
大家熟知的玛雅文化已经成为传说,而我们不知道的那些文化呢?
只要某个种族有一个成员还活着,那么这个种族或他们的文化就不能称之为灭亡,而只会被称作濒危。
所以浴神不死理解成:保持自身精气神的健康以达到不死。
或者理解成“沐浴神识而长生”应该才是正确的理解。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玄牝之门被大多数人解释成:玄妙的母体、生育之门、等这些字面的意思。
更有人理解为:玄奇神秘的女性生‘殖’器。
这种解释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说了等于没说)
事实上,玄牝之门应该理解成复杂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一种学问或者说方法。
玄:黑色的意思,黑色的洞口(如山洞)。
牝:古代指雌兽,雌性主生育。
之所以用玄牝之门来作为比喻,我猜想一定是老子发现了更加了不得的东西。
从五谷的有,到进入肚子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从有到无”,然后经过一系列的过程,最终通过母体孕育新的生命,这个过程是“从无到有”。(这个比喻中间省略了很多环节,但是非常形象。)
这才是玄牝之门,它所代表的不是文字表面的东西,而是天地循环的真象,也就是天地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大在哪里?深在哪里?
天地有日月,人有双目;天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有八方,四肢有八节;天地有五行,有人五脏;天地有阴阳,人分男女;天地有大小星系星云,人体有各种器官……
这些都表示人与这天地秘不可分,这大概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传说中的神仙鬼怪最终都喜欢修成人身吧。
如果我们把思想引伸一下:
宇宙间的黑洞可以吞噬万物,就目前人类所认知的范围来看,我们并不知道黑洞吞噬掉一切之后,这些东西去了哪里。
那么,把食物或空气、尘埃以及细菌等等微小的东西比作宇宙万物,那么人类的嘴巴是否就是一个黑洞?
人们吞噬“万物”然后转化成各种能量和繁衍后代的产物,那黑洞吞噬万物之后是否也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和目标呢?
我们再来说说我们人类自身:我们有四肢、五官、五脏六腹,血液、细胞,如果把这些细分一下,细分成粒子状态,人类自身不就是一个小天地、小宇宙么,我们的器官可以看作是一团团星云,细胞是一个个星球,粒子可以看作是一个个生命……
道家讲究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就是以人类自身的小宇宙去对应、感悟这天地间的大宇宙,试图让这小宇宙和大宇宙产生共鸣,从而感悟天地的奥秘。
但是天地何其久远,其本身所具有的奥秘又岂是个人所能理解并参透的!?
如果把你学到的东西,传给子孙,子孙继续探索,然后获得新的知识,再传下去……
最终这天地的秘密是否会被人类解开,而最终解开天地秘密的人是否也能成为这天地?
或者他可以创造一片和这天地一样却又不一样的时、空、间?
如果他能创造一片天地,那他是否能复活那些已经死去的人……
(一个人创造一片天地……我想多了!)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关于这一句,很多译本解释为:连绵不断,用之不尽。
绵绵是连续不断的意思,如丝如缕,藕断丝连,这里没什么问题,关键在于若存两个字。
若存若亡、若有若无,就是说这种连续不断的感觉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
通行本写作“用之不勤”,古本中写作“用之不堇”。
勤是勤劳、经常做,多做的意思,和尽没有多大关系。
堇:1、仅,意思是少。
2、一种植物的名称。
“用之不堇”单用可以理解为:用的不少。
但是如果结合前一句“绵绵若存”,便有了另一种意思。
如果我们知道的足够多,那么便不是若存而是必然存在。
而事实上,对于生命和这天地之间的联系,我们知道的不少,但绝对不算多。
所以这最后两句真正的含义是说:生命与这天地间的联系,我们知道的太少了。
这句话不用反驳,因为如果我们知道的足够多,就不会有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生命的真正意义。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老子用“牝”字而不用男女:“牝”是指雌兽,也有人说是母牛的,这些是牲畜,是可以杀死当粮食的。如果用男女来表示,相对于当时战乱社会,估计走入误区的人会用人类自己来做严究(现在也有这种人渣)。在当时那种人命不如狗的时代,这种做法只会让更多的人失去人性,也会让《道德经》这本书变成一本邪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