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角儿没有一样的,好角儿自己跟自己都不一样......”----相声界的小学生郭老师言
1.
在,很多人眼里,心里,以及意识当中天津人似乎都以“能说”著称,而这其中“最”能说的,且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当属著名非著名相声演员郭老师了。我爱听郭老师说相声,但亦也爱听郭老师说评书,讲故事......我上面引的那句话,便是郭老师在一档评书专栏节目里头叙述的,这个“角儿”的意思,大抵是京剧的一部名词,好比以前“旧社会”时代的京剧名家们,那时候人们喊称为:角儿。大概就是现在的“艺术家”什么的,但若果让我说能称为“角儿”的,我心中倒有几位,也不是唱戏的,就单说是‘角儿’的。
我觉得,老舍是角儿,包括像领导所说的:“鲁郭茅巴老曹”,我觉都是角儿。国外的像毕加索啦,达芬奇啦,梵高啦......等等,等等罢;我觉他们都能够称之为:是角儿。角儿是什么?我直言告汝:角儿,就是坚持虚心率性的你自己。
2.
这跟学历没有关系啊,我重申一遍。你找不找得到你自己的“道”,这跟你有无博士生毕业证明无任何太大之关系。真的没关系,他只跟两件事儿有关系,一、是坚持,二、是虚心率性。这两件人只要达到了,你就是该“道”的达人,即可以开班授课,收送徒弟,与人传道,受业,解惑了。“修道之谓教”(《中庸》)嘛,就这意思。有的人不理解,有的人抨击,说:学历如何如何,证书如何如之何......等等,等等。我不反对,我亦也不支持;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我所说的即是:像这种追求自己(坚持虚心率性),与追求统一(学历,文凭,证书)都没有错,他们都没有错,没有“对”,和“错”一说,真的。就好比,一个人在台上说评书,下面一万人听着一样。若这个世界上都是追求‘做自己’的,即都是追求虚心,率性之辈,之流的话,那谁当观众,谁在底下听评书,听京剧,听相声呢?大家都去当演员,大家都去当“角儿”了嘛。但是我所说的这个演员和“角儿”,并非指的同一,即:所有演员都是“角儿”,那是不可能,亦也是不现实的。任何行业,任何职业里都有出类拔萃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之流、之辈,一样。你就好比说“作家”,我们写文章的人......任何一个老百姓都知道,这些书(书店里的),大抵都是办照原文的‘套话’,‘流水话’,‘没营养话’......等等,等等。真正有己之独到见解的,有己之独到想法的人,书,可以说少之又少,甚至说凤毛菱角......为什么呢?因为,这(写书)就像是郭老师说的,‘说相声’一样,任何人,随随便便一个人都有张嘴,随随便便一个人都有台电脑,有个键盘,有个显示器及word、WPS......但是是每个国内写书的都成“角儿”吗?是国内每个说相声的,都成“角儿”吗?在郭老师,于老师出现之前,人们对于传统艺术之‘相声’,还有太大惊讶,与热诚吗?有吗?或者换句话说,老百姓‘不信任’图书,怪老百姓吗?怪老百姓,还是怪没有“角儿”呢?是个人,就能写书;但不是个人,就能有己之独到见解、想法。说相声,写书,都是一个理,现在的图书文化市场,没有“角儿”,就像十多年前(或二十多年前)国内的相声市场,没有‘郭’一样。我不是说,郭老师是“好角儿”,我没有那么说;只不过郭老师的出现确实令我又关注起了‘相声’这门几近失传的传统艺术......我觉,这就已经很好,就已经足够了。
老百姓,不看书;我觉不怪老百姓。因为现在的图书市场的确千篇一律,千篇一律的原因,是因为人的脑子‘千篇一律’,‘千篇一律’的脑子,走入了千变万化的世界,于是造就除了‘千篇一律’的产品,‘千篇一律’的广告,‘千篇一律’的相声,‘千篇一律’的营销,‘千篇一律’的写作,‘千篇一律’的图书......等等,等等。当,本应该在台下坐着的观众走上了台前,想着自己是个“角儿”,梦着自己是个“角儿”的时候......那(节目,产品,作品)能好看的了吗?你就是个当观众的料,你就好好当你的观众不就完了嘛?你偏要装“角儿”,你是那块儿料吗?你觉得你自己是当“角儿”的料吗?故,现在的市场,无论是产品的,亦或是知识的,艺术的,......等等,等等罢;我说,现在的市场,真实充斥着无数“观众的产品”呐。为什么,因为‘千篇一律’,为什么‘千篇一律’?因为你们‘不修道’啊。
3.
有人看到这儿,可能笑了,喷了,反对了......我能怎么说呢,“角儿”,是:坚持,虚心,率性的产物;而这几个字,并不能完全的代表一个“角儿”,字只是字,但字也不只是他表面的那层意思,‘坚持虚心率性’能塑造角儿,而除此之外,你就耐心当你的观众罢。这个世界上,得有观众;这个世界上,亦得需有角儿;如果观众充当了“角儿”,那这世界的艺术永远提高不上去;如果角儿充当了观众,那这世界将如一滩死水......你不是那块料,你就干点别的;干什么不是吃饭呢?
4.
电视里,播着郭、于的相声;女朋友指着屏幕问我,“他们有台词儿吗?”我笑笑不说话,心说:“傻孩子,这哪有词儿啊。”我女朋友,就是个观众。----文 李宗奇戊戌七月初四
网友评论
‘修道’,唯一的“准则”,即是面对当下,瞬间,乃至刹那最真实的自己。即,所见即所得。这跟做自己不冲突。因为‘己’即是千变万化,瞬变万化,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