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时代孔圣述作儒学后,一百多年的时间儒学分支,发展出二个方向,一个是孟子儒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人性本善。一个是荀子儒学:自然主义天道观,以人性本恶,重视法理。大儒荀子的二个学生都是著名的改革家、法家,李斯,韩非。可以说最初的儒学经过不被当权者接受的情况下,向民权与自然、理法转变了。而这些是近代社会的基石。从二个儒学分支中更能找到现代社会的契合点。
经过秦代的焚书、禁书,到汉代儒家的经书都找不到了。在汉儒叔孙通得到刘邦的支持下,儒学按书分为六家(六经),互不通贯,各修一门。到汉武帝时期采纳汉儒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立太学官学,儒学转变经学。执行汉儒公孙弘的儒法和流,形成的利禄之学。 从六家发展到五经十四家,儒学门派化。在政治上,经济上成为利益集团,经学门派严格,传习有度,世代累执,成为儒家经学豪族,在道德,政治,经济上形成世代豪门,发展为士族文化现象。而孔圣也被尊为圣人与素王,开始被神化。儒学也谶纬化。变得神秘化,庸俗化。
汉统治阶层需要儒学在长治久安上形成的大一统思想,从此被历朝历代帝王认识到这是让国家长治久安之良策,团结社会,规划意识形态的最佳思想。
唐代,佛学开始鼎盛,儒学也开始吸收佛学里的唯心思想,从而明代儒学在此基础发展成为王阳明的心学。此时儒学创造出了中华历史上辉煌的诗与宋词一起达到了诗词巅峰。是儒学结出的文学文明。
宋代朱熹把汉唐的经学进步一演变为“三纲五常”的理学。以君臣,父子,夫妻的尊卑关系而演化出一套完善的理学,我们不能离开时代去评价好坏,但必须站在当下去看理学的历史局限与人性禁锢。
元代儒学更多的是少数民族在吸引儒学而用来治理国家的过程,在这时期前后的少数民族都从中华文明中去演变自已民族的文字,深度学习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智慧。
到明代,西欧通过文艺复兴,世界的相互影响开始加深。儒学开始落后于时代,仅仅还是六艺,被酱缸化的儒学严重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了。明代王阳明在吸收唐宋佛学的基础,按儒学的积极入世的精神,形成了新儒学心学:知行合一,把儒学里的积极入世思想,加入了心性的求索。
到了清代这些三纲五常、緾足、唯有读书高,六艺,以文取士等这些思想落后于时代竞争,游牧民族统治的清朝却把变异的儒学作为治国良策,在清初,世界国家综合实力对比的差距还没拉开,让清政府在国际斗争中还能取得平手,到清中后期,清政府象驼鸟一样把头埋入土中,闭关锁国,捂住眼睛,耳朵,苟且偷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华文明带入了一个悲惨的境地。
到新中国时代,在世界现代的国家展示的国家力量下,新中国矫正过枉的破除四旧,对孔圣打压,清除儒学是有历史原因,时代的要求。有形的东西破除了,无形的精神气质却根植在民族的灵魂中。
到现代社会,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表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里指的是儒学原教义,而不是经学,理学下的儒教。
从历史上看,没有流变的儒学只存在孔圣的述著中,孟子与荀子的演变是超越时代的,汉唐宋的演变是适应时代的,元明清的演变是落后于时代的。而现代社会国外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儒学在政治,社会与人性上永恒的光芒。
对于今人,盲目夸大儒学是不对,瞧不起儒学也不对,我们要层层剥离历朝历代覆盖在儒学上的附加之思,在溯本索源上,结合现今社会的实际需求与发展,让儒学发出光芒照耀我们,让我们血脉紧连,更持续性的发展,在民族复兴的路上,远望星辰大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