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28期“寒”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8327/8b47c8c192d204a3.jpg)
小宜从小就对冬天的冷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农村的冬天,屋里屋外一个温度,厨房水缸里的水都会结冰的那种。被窝里也像冰窖那样,每次睡觉前实在不愿把热乎乎的身子放进冰窖里,于是每晚要暖被窝。穿着衣服效果不好,于是小宜的妈妈每次都是穿着薄薄的衬衣裤给孩子们暖被窝。母亲经常腰疼腿疼,就是这个时候给孩子们暖被窝落下的病根。有时候小宜偷懒,穿着棉衣棉裤就睡觉了,可每次迷迷糊糊的就被母亲叫醒,让脱下厚重的衣服,小宜不明白好好的干嘛非得脱掉,可小宜妈妈怕她睡觉太累,必须要脱。可早晨起床的时候又是一番大脑剧烈斗争,对人的意志真的是很大的考验。
上学必须早起,可寒假却不能睡懒觉,爸妈做好饭就叫起床,不起不行,就是不吃饭也得起。于是小心翼翼把被子头掀起来,先把眼睛露出来,感觉一股冷空气刮进被窝,于是又把头蒙上。反复几次,父母催得实在急了,于是狠狠心伸出胳膊摸到盖在被子上的毛衣,在被窝里摸摸索索的套上,又摸到棉袄,在做起来的瞬间把棉袄披上,棉袄棉裤也是凉的,只能劝自己,一会就好了。很小很小的时候,大概三四岁之前吧,父母早晨总是棉衣棉裤拿到灶台前用火烤热了再让孩子们穿上。孩子们渐渐大了,父母便把这一流程省了,去做别的农活,小宜和哥哥姐姐就全靠意志力和爸妈的一遍又一遍的催促声下起床了。
像大部分的女性一样,小宜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连嘴唇都是紫的。于是小宜一到冬天就变了一个人----个子变矮了,头和手脚都缩进衣服里,像是一个球。妈妈说你别缩脖子,赤赤哈哈的,越这样越冷。小宜也试着放松,把脖子和手脚一点点伸出来,可坚持两秒就挺不住了,又缩成一个球。
长大后去了大城市,住进了有暖气的房子,小宜终于体会到了头脚舒展开的感觉。嘴唇发紫的现象也再没出现过。
小宜对冷的另一个“刻骨”的记忆真是刻骨的,因为冬天里孩子们没有一个是手脚完好的,手指手背、脚趾脚背都会冻得肿起来,皮肤破溃发黑,一到晚上坐在灶台前烤火的时候就麻麻的发痒,就像千万只蚂蚁再爬。更有的小孩子,父母疏于照顾,连两颊也会冻坏。所以农村孩子没有城市孩子细皮嫩肉,有很大原因的,即使成年了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要说小宜对冬天的好印象,也不是没有。小宜的妈妈手巧,每年冬天都会用缝纫机缝几副新手套给孩子们戴,引起同学们的羡慕,连老师们也会拿起来研究研究,琢磨着回去做一副。小宜对冬天仅有的一点美好的回忆也就仅限于此吧。
对了,还有一个温暖的记忆,就是每晚闲下来时,父亲会大火熬一锅地瓜粥,大块的地瓜,和上厚厚的面汤,用柴火细火慢熬,软软糯糯,香香甜甜,小宜每天都能喝上几碗。这是小宜走出来后,再也没喝过的美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