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节选自阿知仁波切著作《觉知当下》。该书是本博主目前为止看到的最佳禅修指导著作,文字非常简练,脉络甚是清晰,无论对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禅修经验者都具有极大的指导价值。
《觉知当下》(连载二)
第三章、禅修基础修法
一、前期准备
即放弃九种事业
(本段与慧灯之光七《寂止的修法》中的内容相同,直接引用,不赘述)
律经当中说过,禅定的头号大敌或最大违缘,就是噪音。修禅定的地方应该比较安静,最好没有任何噪音,万籁俱寂、了无声息,让人感觉像在月球上一样。
其次,在修禅之前,要放弃身、口、意三门的所有行为。按照佛经所说,就是九种事业都要放弃。
九种事业包括:
身的外事业:即上班、吃饭、做生意等日常生活中的杂事。
身的内事业:即磕头、供佛等身善业。
身的密事业:即结密宗手印。
语的外事业:即平时的言谈(所有寂止修法其间,最好能止语)。
语的内事业:即念咒、念佛等语善业。
语的密事业:即密宗气的修法。
意的外事业:即平时心里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念头。
意的内事业:即观修人身难得、死亡无常、菩提心等善法。
意的密事业:观想佛菩萨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要放下身口意的所有事业。
二、入座时身语意的三个要点
(一)身体的要点——“毗卢七法”
身体就是按照毗卢七法来坐,封闭左、右二脉,让气在中脉中流动。左、右二脉的功能就是产生贪、嗔、痴、慢、疑五毒,中脉的功能就是产生五种智慧。脉和气有密切的关系,气和明点有密切的关系,明点和心有密切的关系。身直则脉直,脉直则气顺,气顺则红、白明点比较稳定,心就容易静下来,有这样的缘起在。
1.跏趺坐(双盘)。如果无法双盘,单盘、散盘也可以,如果还无法做到,就怎么舒服怎么坐。
2.手结定印。双手相叠,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手心朝天、两拇指尖轻抵,这叫做禅定的手印,放在丹田处(肚脐下三到四指的位置)。
3.双臂微张。两腋下留少许空间,两小臂不要紧贴身躯。
4.下颌(下巴)微收。压住颈部的两条动脉。
5.嘴自然放松地闭合。
6.舌尖轻抵上颚。
7.眼睛半睁半闭,目视前下方。
我们是在修心,为什么还要用毗卢七法来坐呢?因为身和心有密切的关系。我们 身体有七万二千条脉,其中之根本就是三脉:左脉、中脉、右脉。中脉,身体左右来量的话,位于中间位置(前后来量的话位置靠后),颜色为蓝色;中脉右侧有一条红色的脉,叫右脉,也可以叫血脉;中脉左面有一条白色的脉,叫左脉,也可以叫精脉。右脉、左脉为中脉的一半粗细。按照毗卢七法来坐,身体就会端正挺直,三脉就通畅,气脉通畅则妄念止息,容易安住。
(二)语言的要点——排浊气
嘴闭好,用鼻子慢慢地吸气,吸到丹田。然后用鼻子从丹田猛烈地向外呼气,观想无始以来所造的所有罪业、所有疾病、身体里无量的气,全部排除得干干净净。如是排三次。
我们排浊气的时候,必须要从鼻子里呼出去,又从鼻子里吸进来。为什么呢?因为在眉心处(两眉之间,鼻根)有一个中脉的细脉,中脉是在头顶梵穴打开的,但还有一条细脉到达眉心。这样,通过鼻子呼吸的话,气容易融入到中脉,有这样的缘起在。
毗卢七法中有一个要点,就是嘴巴闭起来,这样气自然从鼻子中出入。吸气的时候,不用观想什么;呼气的时候,观想我们身体中的浊气——这个浑浊的、被污染的气和我们无始劫以来身、口、意造作的罪业,以及身体上的各种疾病,一起把它排出去。吸气时,不要把气吸到胸口肺部,要深深地吸到脐下丹田处,再从丹田中呼出去。呼的时候要猛烈一点,呼得干干净净的,感觉自己身体里一点气都没有了。如此呼三次,这叫排浊气。修气脉、明点和宝瓶气的人,可以用九节佛风来排。
(三)心的要点——觉知和安住
不追忆过去、不迎接未来、不思维当下,非常单纯地安住在目标物上,或者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面,也可以集中在眉间。发现心跑了,不要判断它是好事还是坏事,马上收回来。
心要远离掉举和昏沉。什么是掉举?掉举也可以说是杂念、妄念、分别念。它和念头本来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但它们有如下的不同之处:在完全静下来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冒出来的,不是我故意想的,这就是单纯(单一)的念头,不是杂念。但这个念头很容易变成杂念,怎么容易变成杂念呢?当这个念头冒出来,它和我们的分别念(或者叫思想)一连接,就变成了杂念。怎么连接呢?要么我们的思想随着念头走,要么我们分析、比较、评判它,随之贪心、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怀疑的心等等就会生起来。如果是单纯的念头生起来,完全不会有贪、嗔、痴、慢、疑,它与我们的分别念结合的时候才会产生。
因此,我们控制的是分别念(或者叫思想),完全不用去理会这个念头,也没有必要去消除它,完全不用管它,控制我们的分别念不随着它走,不分析、比较、评判它,这样单一的念头即使生起来,在生起的刹那就自然会消失,它的生起和消失与我们都没有关系。因此,我们需要控制的,就是这个分别念。
什么叫昏沉呢?我们的心安住在任何东西上面的时候,心还没有离开这个东西,但是我的觉知变弱了,有点模糊,心里知道,但清晰度不够,这是细微的昏沉;心还没有离开这个东西,但是完全失去觉知了,心里完全不知道自已在做什么了,这是粗大的昏沉。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觉知,如果觉知力不够,就会出现细微的昏沉,进而变成粗大的昏沉,甚至是打瞌睡。
禅修时,不要追忆过去的事情,也不要妄想未来的事情,也不要思维当下,这样才会容易静下来。从能缘的角度来讲,念头都是当下的,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念头之分;从所缘的角度来讲,是有分别的,想的是过去的事情就是追忆过去,想的是未来的事情就是妄想未来,想的是现在的事情就是思维当下。
没有经过禅修训练的人不容易静下来,心很浮躁。就像一匹野马,把它放在广阔的草原中,它不会乱动;但是如果把它抓起来,不想让它动的时候,它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反抗我们,非常躁动。
马在藏地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如果没有把它驯服得服服贴贴的话,就不可能骑着它到达目的地。我们的心也是如此。没有经过禅修训练的人或者初学者,越坐越散乱,感觉快要崩溃了,这种情况也会有,这也是正常的,大家要耐心、要坚持!禅修多年的人,心基本被驯服了,比较听话了,就容易静下来。
比如在一个完全封闭的房间里有一只猴子,给房间开三个小洞,这只顽皮的猴子就会这个洞里看一看、那个洞里瞅一瞅。由于猴子快速、不停地出现在各个洞口中,外面的人看的时候,就会以为房间中不只一只猴子。如果我们关闭其中的两个洞口,这个时候,它就会更浮躁了,它会到处跑,想找其他出路。它就在这一个洞里看一看,然后又到处跑,四处找出路。慢慢地,它就会发现,除了这一个洞以外,没有其他出路了,它就会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在这一个洞口向外看。这时候,外面的人就会明了,原来房间中只有一只猴子。
这三个洞就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一样的道理,我们关掉过去、未来两个洞口,我们的心不让它去追忆过去、不让它妄想未来了,只让它思维当下,心就会变得更浮躁,我们耐心地、不断地练习,慢慢地,连当下也不要去思维了,就在这样的状态中安住。
相信这几天的闭关禅修,会打好这个基础。我不能说完全降伏好,但肯定会打好基础的。大家要努力地这样去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