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从麦格雷戈的X-Y理论跟大家谈谈中国传统社会的外儒内法。
1. 何谓外儒内法?
所谓外儒内法,也称阳儒阴法,是指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兼顾、儒法互济。要理解这一统治术,就要清楚中国传统社会的外儒内法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历代王朝的天下都是靠“枪杆子里出政权”得来的,需要依靠武力来维持其统治。历代王朝的制度设计,都是以维护皇权的稳固、防止臣民造反为出发点的。如果仅仅是这种防范的关系,就太冷冰冰了,还需要一种温情脉脉的关系来中和。儒家和法家都是为君主服务的。法家是从制度上防范臣民造反,儒家是从心理上让人臣服,道家则强调无为,让人没有权力的欲望。儒道法三方面结合,君王的地位就稳固了。
2.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X-Y理论是由道格拉斯·麦克雷戈于1957年在《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X理论认为,必须对员工采取强制、惩罚和解雇等手段,强迫员工努力工作,对员工应当严格监督、控制和管理。Y理论则认为,要尊重和相信下属员工,要为他们提供工作和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要想办法激励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人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满足个人需求和目标的同时完成组织的目标。从现代管理发展的趋势来看,似乎Y理论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但这并不代表Y理论就十分正确、任何情况都适用;也不等于X理论就完全错误,毫无用处。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是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3. 从X-Y理论看儒法之别
儒家和法家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只是人性假设不同。儒家和法家在人性假设上的区别,很像麦格雷戈在X-Y理论的区别。儒家认为人性善,强调人具有向善的可能,因此可以通过道德来影响、教化。《论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认为君子对小人的感召力,如同风向决定草的朝向。法家认为人性本恶,人的行为是由求利的本性驱动的。法家对管理的启发是,激励下属,满足其利益需要是第一位的,在道德上要求别人“做好人”是没有意义的。儒家主张“德生力”,认为道德本身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法家则强调“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有权力就有权威,有权威就有道德。儒家讲和谐,是温情脉脉的;法家很冷酷,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争夺利益的关系。儒家讲道德、讲修养,更强调自觉性,发扬人性中善的一面;法家讲制度,强调人现实的一面,限制人性中恶的一面。
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人既有向善的可能,也有求利的本性。正如管理者应该把X理论和Y理论结合起来一样,管理者也要把儒家和法家的东西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有效管理。
参考资料:
宫玉振,《管理的历史维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