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作为语文老师,批改作业,也就是作文,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大量的错误,不仅仅是字词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句子的错误,逻辑的错误,事实的错误。
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都会抱怨——批改作文,占去了全部的业余时间。
批改作文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实在是令人苦恼,不仅要耗费许多小时的劳动,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单调的,非创造性的劳动。
怎么样摆脱这种现象呢?
我们来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怎么样给教师建议的呢?
。。
要把学生从书本和思想引向活动,再从活动引向思想和语言。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第19条建议《怎样减轻批改作业之苦》中的原话。
又怎么样把孩子从书本和思想引向活动中去呢?
苏大师告诉我们说,要使学生尽可能经常以自己的活动,作为思索判断的对象,就是说让学生叙述议论,报道他们亲手所作和亲眼所见的事物。
想想也是,如果作业不能与学生的亲身所作、所见、所察、所思的事物发生联系,那么便是空洞的,词不达意的,混乱的。
如果我们经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进行叙述、总结和报告,让他们现有的知识得到运用。
这就是说,要让语言成为孩子作业的桥梁。
。。
今天上午,批改完了上周的一张考试卷子。
69分的基础总分,最优秀的学生有65分的成绩;最差的学生只有23分,还有两三个孩子没有交卷子,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想想,也好不了多少。
他们的字不会写,词语不会写,对于文本的理解更是不会,更别说那些自主的挥发题型。
这样的孩子,就好像从小被放逐的,自生自灭的小羊羔一样,听不懂老师说的话,看不懂文本中的每一个句子,更是看不懂那些没有遇到过的语段要求。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书写不合规范,语法规则也不通。
用苏大师的话说,就是——技能与知识之间的比例失调。
已经被放逐的太久的小羊羔,怎么样回到队伍中来呢?
。。
苏大师给我们建议——
在每节课上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书写和记住,可能犯错误的词语。
为作业的完成,做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以防出错。
最合理的方法是——定期抽查,收几个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在测验时才全面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
这些做法,建议最让人心动的是第三条。
可问题是,学校领导要求不能够抽查,必须逐一批改。尤其是作文,不能让学生自行批改。
大师的建议和学校的要求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们这些语文老师,如何在这个矛盾的夹层中生存呢?
。。
教育实在是一个众生像,他蕴含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情形,让我们每一位老师恨不得拥有千颗心,千颗脑,可以面对层出不穷的孩子们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都还要在这个平台上生存下去。
最好的做法,就是化整为零。
无论是作文还是周记,这一次到下一次的时间,有两周,也就是说,抛开周末,有近乎10天的时间,可以把班级的作文在这10天中分散一下,每天批改出来那么几本,这10天也就批改完了。
这样的化整为零的方法,实在是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的后顾之忧,我们不再担心每周的突袭抽查,不再担心每月的固定检查,因为我们随时在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