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pexels.com网
图片源于pexels.com网清心老师
你好。有个紧急的问题不知能否请教你,我最近特别难受,吃不下饭,夜里经常做梦。
我是离未育的状态,最近遇到了一个男生,他也是离未育,我非常喜欢,可是见面之后沟通特别不畅,好多问题他不愿意说,给人感觉很冷。我知道不太适合我,可是我受不了他先不理我,只要我不主动联系,他就不主动联系。
后来我跟他沟通这个事情,他说如果我在乎就不会不联系他,可是我觉得如果他在乎也不会不联系我啊,然后他就拒绝沟通了,电话不接,微信不回,说等心情好才能说。
我知道这种性格不适合我,或者他就是不太喜欢我,可是我接受不了他先不理我,我从谈恋爱开始就是这样,我接受不了对方先甩我,特别痛苦,你能帮帮我吗?
小鑫
小鑫:
你好,首先非常感恩你的信任。
对于你描述的问题,很多细节不是很清晰,我的回复更多会从你所提问题的普遍可能性出发,因为信息不足,分析可能会存在许多猜测性,所以对于回复内容,建议你根据自身情况来联系与感受,如有不恰当之处,还请谅解。
关于你的问题,我想到了以下四点可能性。
1.自我价值感交付给对方决定
在与这个男生的关系中,你受不了他先不理你,在以往恋爱中,你总是接受不了对方先甩你,你会感觉特别痛苦。这让人感觉“对方先不理你,先离开你”对于你来说,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我在想,是否在你的潜意识里,“对方先不理你,先离开你”意味着会损伤你的自我价值感呢?
其实,我们无意识中都会在亲密关系中去确定自己的价值水平,只是深浅程度不同。
对方爱我们,我们就觉得自己很可爱,很重要,有很高的价值感;对方不爱我们了,我们会觉得自己不可爱了,就没有价值感了。
我们可不可爱,似乎跟我们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了,全在恋人对我们的态度上,对方给的态度,好似一个评分系统,在这个评分系统中,我们有时是100分,有时居然是0分。
面对忽高忽低的分数,心情自然会起起伏伏。
为了稳住自己的心情,我们该怎么办呢?
显然,我们要拿回那个评分系统,然后丢掉它。可以想象撕碎它,烧了它,抛进大海或丢下悬崖,总之不要再带着一个给自己打分的系统来生活了,而且分数还不由自己决定,还不知道几点几分会突然冒出来一个吓人的分数,让人很紧张啊。
撕碎它,烧了它,扔进大海或丢下悬崖之后呢,告诉自己:亲爱的,以后你的价值感不再由他人决定,不再忽高忽低。
当然,完全销毁这个“评分系统”是理想化状态,那现实情况呢?实话实说,“完全销毁”真的很难做到,至少不会一下子做到,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才能对自己可能出现的“毫无变化”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
想想,生而为人,说变就变,也挺尴尬啊。
如今,至少我们意识到了,并愿意去做“撕烧扔丢”这样仪式感的动作,来加强我们“少受他人影响”的信念。多几次这样的仪式感,也是多几次对自己爱的表达。
2.分离焦虑背后隐藏着身体记忆
现在父母都开始关注孩子刚去幼儿园时表现出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确实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但其实我们很多成年人身体中也隐藏着很强烈的分离焦虑。
尤其是面对亲密关系的分离时,莫名焦虑,莫名恐惧,莫名陷入深深的焦灼,好像自己要被烤死了。
一部分原因当然是我们不愿意失去恋人,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在亲密关系中的分离,会唤起我们身体的记忆。
这个身体的记忆可能源于我们过往不愉快的经历,可能还不是一次经历,这些类似的经历可能有一个发源地,源于我们生命之初。
刚出生的婴儿还没有“我”的概念,需要凭借与妈妈这个重要客体(或者重要养育人)的互动来感受自己的存在。
婴儿会通过看见客体的存在来感受自己的存在,如果看不见客体了,在婴儿的世界里,客体不是看不见了,而是根本就不存在了,是消失了,客体消失了,婴儿自己也就不存在了。这就是婴儿眼中的死亡,在婴儿看来,一时的不存在就是死亡。死亡太可怕了。
死亡谁不怕?成年人都恐惧,不会讲话不会走路完全依附于客体而生存的婴儿会更恐惧,所以婴儿最怕与客体分离。
婴儿慢慢长大步入成年,但最初“死亡体验”的恐惧却固着在了身体里,生命之初的客体关系模式总是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重演,我们会不断去体验这种恐惧和焦虑,陷入一种强迫性重复。所以有些关系刚刚开始,很多人就感觉很不安全,感觉关系要结束了,这是基于过往经验的预判,这种预判会成功地指引关系最终走向结束,好再完成一次重复。
如果我们是那个长大的婴儿,恋人成了我们的重要“客体”,当恋人不再给“客体”该给的回应时,我们也许会再次体验到妈妈消失的感觉,再次感受到自己不存在的感觉,像死亡一样的感觉。很可怕的。
有时候,我们说痛苦得像是要死了一样,可能真的是因为唤起了死亡体验的恐慌。
另外,他的冷似乎触碰了你什么,你似乎隐隐期待着他不再冷,似乎想通过改变他的冷,来抹掉你过往经历的所有的冷。
我们常常希望用现在的改变,来纠正过去的错误,却又再次陷入相似的错误,再次在强迫性重复中沦陷。
3. 争“先”背后隐藏着怕失去的恐惧
小鑫,你说到“不理”与“甩”字眼的时候,都在前面加了个“先”,给人的感觉,“不理”和“甩”不能是对方先,你先的话也许是可以的。
一个人心里有什么,对别人身上有什么就特别敏感,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投射。这里是否有你的投射呢?
我在想,你是否潜意识中有先不理对方,先甩对方的冲动呢?因为你怕被抛弃,怕失去,所以怕走进亲密关系,天天担心会失去,倒不如先主动结束关系。有一种早死早超生的悲壮感。
潜意识越是有这种想法,就越容易投射给对方,会认为对方有想抛弃自己的想法,所以你会在一段关系中,总是感觉不安全。
你有冲动争取到“先”,却又非常在意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价值水平,又恐惧分离,所以会陷入两难境地,在你纠结时,对方先采取了行动,这时你会很难过,明明是你想先的,结果变成了被甩的一方。这哪受得了。
在这件事情上,也许可以放下去争谁先谁后,这真的太消耗了,这会加强你在亲密关系中的紧张感与不安全感,你的紧张感与不安全感对方是能感应到的,也会无形中促进对方参与争“先”的竞争中,并拿到第一。
争“先”背后的恐惧真的需要被看到,并学会消除这份恐惧,恐惧消除了,亲密关系才会变得安全长久。
4. 与无力感对抗的绝望感
如果我们最终发现,无论怎样,眼前的事,还是像过去那些经历一样向糟糕的方向发展,会陷入强烈的无力感。这是很绝望的感觉。
我们的本能是抗拒无力感的,因为我们总有一种想象,有一种期待,我们只要不言败,铁杵就可以磨成针,绝望中就燃烧出希望。
我们不愿意接受“绝望”,就像我们婴儿期不愿意接受周围人都消失不见了一样。
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有些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的,而有些,真的是只有无力感,只能接受绝望,毕竟我们已不是那个婴儿。
最终我们不得不承认,与无力感对抗,只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无力,就像不会游泳的人掉进了深水,越挣扎沉得越快。
也许,我们需要与无力感和解,就像我们需要真正去接受生命会消失一样。
面对无力感时,我们不妨停一下,感受那份绝望与无助,感受对抗带给你身体的紧张感。
我们要在这种感受中好好悲伤一会,充分地释放悲伤后,温柔地告诉自己:亲爱的,我看到了你的痛苦,看到了你对抗时的紧张与焦灼,我看到了。现在请放松一下自己吧,不要再对抗了,不希望你陷入更深的痛苦,你也看到了,对抗只会让你无休止地消耗自己,疲惫不堪。亲爱的,接受这份无力与绝望吧。
真正接受了绝望,我们才会完成对过往失去的哀悼,我们才会与当下无力感的和解。
与无力感和解,对我们很重要。
对了,我经常这样对自己说话,叫自己为“亲爱的”,感觉很甜蜜,你不妨试一下哈。
结束语
小鑫,写到最后,我建议你真的要好好关照一下自己的情绪了。
“吃不下饭,夜里总是做梦”这样的情况不宜持续太久,如果情况依旧没有改善,建议及时去找一位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陪伴你一段时间,好好探索一下这件事背后隐藏的经历与期待,毕竟一封信的回复能提供的帮助真的很有限。
再次感恩你的信任,也感谢对我冒昧猜测性分析的包容。
照顾好自己,加油。
清心
2018.09
作者简介:清心,执业心理咨询师,管理硕士,心理硕士在读,简书心理专题推荐作者。微信公众号:qingxinsylvia(清心倾心)。如想预约咨询,可私信联系。
如果你生活上,情感上有所困惑,可以客观、详细描述事件、困惑点及诉求点,以邮件或私信的方式发给我,并接受清心在个人自媒体平台公开回复,清心愿意为你免费解惑。邮箱请见主页介绍。欢迎持续关注《看见|清心心理问答》,也欢迎关注清心原创情感小说《忘情所》。
网友评论
直面创伤,自我剖析,这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就像我一样,一旦学会了,其实,很多事情就容易化解了,一句话,看开了,看淡了,什么都没有那么重要了。
清心姐棒棒的,加油,非常支持你。
您的文章很棒,抽空要慢慢品味,向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