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今日看点电影新视角
房间|如何看待社会事件受害人的自救和媒体的二次伤害?

房间|如何看待社会事件受害人的自救和媒体的二次伤害?

作者: 陈曦_ | 来源:发表于2016-09-18 20:46 被阅读182次

    文/陈曦

    图片均来源网络

    01.没关系,你始终和我在一起

    当一件恐怖的社会犯罪事件从一个孩童的角度来讲述,所有的残酷龌龊都会被童真的力量带来温暖,《房间》就是这样一部既现实又温暖的电影,讲述了5岁的杰克救母亲于灾难之中并带领母亲走出伤痛阴影的故事。

    年仅五岁的小杰克并不知道自己和母亲正在遭受的一切——母亲被诱拐并被囚禁在密室中7年,而自己则是母亲被强暴后的产物,在自己记事或存在之前,母亲还遭遇了毒打和虐待。

    然而,出于小孩子的天性,或许还有来自母亲的保护,小杰克过得快乐而满足。他有属于自己的小伙伴:是画在墙上的小狗lucky,是出来觅食的老鼠,是用蛋壳串起的“蛋蛋蛇”。

    对母亲来说惨不忍睹的过去,也是杰克最美好的回忆

    他甚至想认识老尼克——那个囚禁了母亲7年的坏人——在孩子的眼中,那个半真实半虚假的老尼克却并不是那么坏,他渴望了解他,从与他隔空的对话中,从他送的礼物中,从他穿的羽绒服中。

    一个让人震惊的社会犯罪事件就这样在一个小孩子的童言童语中拉开了帷幕,然而这种压抑的表达比起爆发式的争吵更让人觉得无望。

    我们比孩子更急迫于希望他们逃出生天,获得自由。

    于是当妈妈乔伊着急着向小杰克解释自己惨痛的经历以及他们所处的可怕环境,并强迫还懵懂的小杰克装病甚至装死时,我们觉得,虽然残忍,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想如果可以,乔伊宁愿小杰克永远活在童话世界里,一点点长大,最后像巨人一样高大,像大力士一样强壮。然而她不能,她需要摆脱残酷命运的勇气和希望,所以她用童话、用所有小杰克能听得懂的故事,让他了解世界的险恶,了解来自老尼克的伤害。最后教他假装生病,假装死亡,然后一起逃离,去往真正的世界。

    影片使用大量的小孩视角,衣柜里,被卷起的地毯里,妈妈的怀抱里。那样真实的镜头,让我们和小杰克一起经历整个营救过程,从地毯卷出来看到蔚蓝无边的天空时欣喜不已(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世界)、从躺在地上握到真实的树叶时的感动(这是他第一次感知世界),再到伏在警车窗户上,颤声喊着“妈妈”担心她的安慰时的紧张(妈妈是他的全世界)。

    全程惊心动魄。

    在看到妈妈终于被救出,母子两相拥而泣的时候,除了哭,还能说什么呢?

    是啊,小男子汉杰克终于不负所托,他做到了,他们终于不在小棚(the shed)中了,他们终于在世界(the world)上了。

    小杰克像一个新生儿一样,用全身的感官感知这个世界,像在房间中一样,感知阳光,感知温度,感知亮度,感知空间。他说,当我还小的时候,我只知道那些小事,但现在我5岁了,我知道了所有事。

    小杰克的重生

    然而这个世界对小杰克来说是重新认识,对妈妈乔伊却是睽违七年的回归,带着父亲对自己的不谅解,带着社会大众对她的疑问和指责,带着自己对儿子的自责以及对家人朋友的责怪。这种突然的巨变在获救的狂喜沉淀之后扑面而来,让乔伊有些不堪重负,并陷入消极甚至绝望的状态。

    在适应无果之后,乔伊选择了自杀。

    然而小杰克再一次拯救了他的妈妈——他剪掉了自己的头发,那是他自己“力量”的来源,来给予乔伊重生的“力量”。他说:

    这世上有很多很恐怖的事情,但是没关系,因为你始终和我在一起。

    纯真的力量

    真正只有敢于直面伤痛的时候,才是得以放下解脱的时候,房间里的记忆对小杰克而言从来不是伤痛,甚至回想起来还很美好,但对乔伊确是最可怕的回忆。影片最后,他们回到了那个房间,小杰克像一位智者,依依不舍地和房间的所有道别。最终他用他的头发,用他的天真,用他对过去乐观的心态,带着母亲,走出了那些伤痛。

    就像故事开始时小杰克说的:

    只要你不介意,就没关系。

    自我治愈才是最好的救赎

    02. 没有什么比纯真的力量更加强大

    孩提的童真有着如魔法一般治愈的力量,不同于言语上浅薄的安慰,他们的力量在于陪伴,在于对世界上的一切的善意,在于内心的阳光。

    在看《房间》的时候,我总是能想到加布瑞埃拉泽文的《岛上书店》,两者都是讲述深陷不幸的人被小孩的童真所救赎的故事,在很多方面二者也有着惊人的相似。

    比如电影刚开始的那一幕:在一个黑暗的早晨,小杰克5岁了,他向他生活中的所有道早安,然后看向唯一的光源——一方天窗,像一株盛开的向日葵,美好而充满希望。

    童趣

    而在《岛上书店》中,被收养的玛雅会在每一个早晨醒来后,到楼下的书店和每一本书道早安:“她的手滑过杂志,把放书签的旋转货架转了一下。早上好,杂志!早上好,书签!早上好,书本!早上好,书店!”

    这一幕不论是呈现在荧幕上还是用文字表达都让人感到温暖无比,当我们逐渐走向世故圆滑、被各种负能量缠身的时候,孩子们的心仍能纯净地热爱生活、热爱这世间的一切。他们的纯真让我们突然想起,我们也曾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孩,但在不断疲于奔命的时光里,那些童真的岁月仿佛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跟《岛上书店》比起来,《房间》建立在更残酷的社会背景之上,这也显示了导演的用心和野心:用一个温暖的角度去看待社会上频发的犯罪事件,关注受害者在案件发生之后如何重新融入社会,如何治愈内心创伤,这是电影想要去探究的问题,也是社会应该予以更多关注的焦点。

    在导演看来,对受害者来说,如果没有真正释然,坦然接受现实的话,再多的心理辅导都无法真正帮助受害者打开心结,重新开始生活。而孩童的纯真本性让他们对黑暗的受害经历有更积极乐观的态度,这种态度在潜移默化之中是可以感染受害者,影响受害者并最终带领受害者走出阴影。

    03. 媒体这把刀在伤害谁

    在这个快节奏的互联网社会,媒体的追踪几乎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关于媒体的道德底线和报道尺度成为讨论反思的热点。《房间》中,乔伊被救后,媒体开始大肆曝光这一残酷的社会犯罪事件,将乔伊置于镁光灯之下,反复提及乔伊的被囚禁经历,让她一次次重复自己黑暗的经历,一次次揭开自己的伤疤,而观众也长期对此津津乐道,不堪其扰的乔伊最后选择自杀。

    这又是导演带领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媒体报道要把握怎样的尺度才能避免对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

    过度消费受害者的经历

    显然现在的社会媒体还没有如此自觉的意识,为满足观众的猎奇心,媒体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而作为公众人物和社会案件的受害者则首当其冲,成了无良媒体这把刀最深的受害者。而随着自媒体的兴起,这一趋势也愈加明显,为博眼球,媒体几乎不顾一切底线和职业道德,进入疯狂的娱乐至死的时代。

    同样作为媒体人,从读书时开始就在探讨的媒体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问题,但到现在仍不见媒体行业有任何实质性的规范,被媒体舆论造成伤害和二次伤害的人不计其数。《房间》只是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提及,并没有深入研究。

    但显然,关于媒体报道的尺度和职业道德的遵守问题仍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不论如何,不要让媒体变成指向群众的一把刀。

    —正文结束,感谢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房间|如何看待社会事件受害人的自救和媒体的二次伤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jg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