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紧接着上面蜩与学鸠的话,庄子总结出一个道理:好比人出门远行,如果只是去近处,就不需要准备过多的干粮,但如果要去的地方很遥远,则必须事前充分地预备。最后庄子发出一句感慨:这两个小东西怎么会明白这样的道理?!
憨山大师的注解里面这样说到:“此喻世人小知,取足一身口体而已,又何用圣人之大道为哉?”在前面我们谈到过,圣人和圣贤教育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究竟在何处。人之所以称作“万物之灵”,是因为我们具有觉性,这个人人都有的天赋之性不是指哲学家讲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能够思想、造作的,不是意识,也不是大脑在做主。那个主导一切的真正的主人,我们看不见,但是它是实实在在有的。科学无法证验“自性”的存在,因为一切的思维、推算,还有实验仪器,都不能认识这个东西。只有通过身心的修为,用自身的生命去体悟,才可以明了、觉悟自性。这并不是所谓的宗教神秘经验,而是人人都能操作、都能做得到的事。可是一般人没有自觉,以为“我”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决定一切,以为人的认识能力可以无限的向前发展。这是把人的“意识”错当成圣人所说的“心”了。中国的儒、佛、道,不以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教人明心见性,觉悟宇宙人生。特别是佛教,对于心的透彻解析,远非现代的心理学可比。
人们为了生存与生活,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将知识形成科学。人类千万年的进步,社会巨大的改变,这一切的发生,知识功不可没。我们努力去了解、认识客观世界,毫不加限制地造作,使我们今天所生存的环境出了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欲望的刺激,驱使人们凭借奇思妙想的“灵感”去创造,同时更滋长了贪、嗔、痴、慢。生活的品质提高了,生命的质量却急剧下降。为什么烦恼更多了?因为我们没有了安心立命的大根大本,失掉了人的价值。
古人说:“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知之一字,众祸之门。”我们到底知道什么,又不知道什么?怎样运用我们知的能力?如果想要从烦恼之中解脱,就必须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这个路不需要我们自己去开辟,只要随着圣人的教导,按照觉者的方法去实际操作,就能使生命活出尊严、活出意义。
庄子用两只小虫喻意世间量小识浅的众生,把这个“知”字提出来,我们要从此处认真参一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