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世界哲思诸子百家
《道德悟》连载——前言

《道德悟》连载——前言

作者: 翔宇1995 | 来源:发表于2016-09-08 13:26 被阅读266次

                                                   前      言

    自从人类出现之时,我们对世间万物的探索似乎从未停止。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内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冲动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了解隐藏于其后的秘密。而这一切,在老子看来,即为道。今时今世之人,面对着物欲横流,选择着拜金逐利。活的未免浮躁了些。溯反千年,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或许可以使我们找到些许安慰和智慧。

    真正的智慧并不是高深莫测,扑朔迷离的。相反,它简单的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微小的事物当中。只待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与心去感悟,去体会。这过程中充满了乐趣,犹若在一座巨大的城堡中寻宝一般。每找到一件宝藏都会为之兴奋不已,并对接下来的寻宝之路更加的期待。

    读《道德经》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探宝寻宝的过程。《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智慧是巨大的,神奇的。对于圣贤的智慧之言,仅粗读了一遍其实丝毫没有资格妄加评论。此文所写,权当根据心中所思胡乱写成的心得,姑妄言之吧。

    《道德经》全书五千余字,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通读全书,我以为《道德经》中很重要的一个精髓就是“如何做一个智慧的快乐的人。”道即为自然规律,老子一在强调道的作用无非是要告诫世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规律。“守规矩”才能不受到惩罚。

    这便是智慧的体现。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常常不自量力的妄想以一己之力与自然规律相抗衡。所谓的“人定胜天”实乃可笑之极。从古至今,意图逆天而行却被天道打的惨败的例子数不胜数。为何常常以水喻道?水本无形,遇万物而成万物形。精髓在两个字——顺应。水正是凭此才达到了上善之境,循环往复而生生不息。

    面对世上烦恼种种,很多人心中最为奢求的恐怕就是一份纯真的快乐了吧。风雨打拼数十载,功成名就。然,物质生活的满足并非就意味着快乐。如见的人们大多是空虚的,寂寞的。内心也是没有温度的。我们已在争名逐利的路上走得愈发久远,甚至久远到了忘记了快乐为何物。更不要说去追寻快乐了。可这恰是我们丢失的一件最为重要的东西。失去了快乐,再多的努力,换来的也只是一个物欲的奴隶,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而《道德经》又是怎样教会我们做一个快乐的人呢?很简单,懂得奉献而不是索取。相比于宇宙之广大,唯一能与之“媲美”的恐怕就是人的欲望了吧。不错,人的欲望是一个及其可怕的东西,它可以无止境的膨胀,并腐蚀灵魂,使人成为任其驱使的奴隶。修道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一个去欲的过程。去除索取的欲望,自然就会感到身心轻松。而若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懂得奉献的意义,那么便可以说你是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了。

    在德经部分,老子首先从总体上阐释了“道”与“德”的关系。道生成万物,德滋养万物。顺道即积德。从很大程度上讲,顺道积德讲求的是以善良之心,行奉献之事。实则,积德则是积累心中的快乐。

    德经中比较多的部分写到了治国安邦之道。老子治国之策的精髓在于“无为而治”。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胡作非为。让国家的运行像自然万物一样,顺应规律。不要企图用人为的力量加以阻挠和破坏。“治大国犹烹小鲜”,将如此复杂的一件事以如此简单的事例加以启示,这正是老子智慧的高明之处。

    德经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即注重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用哲学的话讲即一定程度量的积累达成质的飞跃。老子阐释这一思想的根本亦在告诫君主治国安民要具备前瞻性,未雨绸缪。善于从事物生发的始端明察秋毫,从而防患于未然。

    纵然我们并没有治理一方的天之大任。但这一思想依然可以使我们受益良多。居安思危,见微知著。若深得此法,人生必将少去许多坎坷和磨难。

    纵观《道德经》全书,洋洋洒洒五千余言。书之篇幅有限,蕴之智慧无穷。领悟这智慧是艰难的;而将这玄妙之智慧付诸实践是异常艰难的。面对社会中的种种诱惑与阻力。将之践行到底需要一种极其强大的信念作为支撑。当你感到身心疲惫,不知自己所坚持的是否正确值得的时候,当你因社会所造成的重重迷雾而感到无所适从的时候。回归到《道德经》,体会最真的智慧,纵使不能悉数掌握,也定会有如沐春风之感。从而整装待发,继续上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秋天有风:希望你能知行合一,做好自己,与世界和谐相处!
      • 诗舞飞扬:智慧与快乐,已经道出了精髓。不过还是缺了点东西。

      本文标题:《道德悟》连载——前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ms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