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时,家里有过一本当时市面上流行的知识台历,每页有一句名人名言。在那上面看到歌德的一句话:“最大的艺术本领在于懂得限制自己的范围, 不旁驰博骛。”那时候不认得“骛”字,更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没想到这种不认识和不理解反倒加深了我对这句话的印象,好几年的台历,上面那么多知识,至今还记得的就只剩了这一句。
记得归记得,却从来做不到。转眼之间,在简书上写作已经一年多了,陆陆续续积攒了二十多万字,平均下来每周1~2篇。写过的主题颇有些庞杂,总有十来个“系列”,真下过功夫的也至少有三四个。要想“不旁驰博骛”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里面用力最勤的是《舌尖上的英文》 ,三十来篇文章,六万多字,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几十种图书资料,也真是把吃货本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个专题是2012年左右开始写的,最初的想法是介绍菜单上那些难懂的英文。越来越多的国人出国旅游,自由行也风靡起来,大家愿意领略一下地道的外国美食,但点菜却是一道难关。作为在北美生活多年的吃货,义不容辞地应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不只是翻译菜单,更需要对菜品和相关文化背景的说明。当时发在一个旅游论坛上,不过只写了几篇就搁下了,直到2016年在简书重新开始写作以后才坚持下去。
写开以后,渐渐地有点天马行空。目前这三十来篇,有些篇目侧重个人感受,有些纯粹是介绍饮食习惯,另外一些则往历史考据的路子上跑远了。正当我想把这个专题暂时放一放,集中精力写些别的东西,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在简书唯一一位身兼官方专题主编和签约作者双重身份的大神、《语言·翻译》专题主编南下的夏天 推荐之下,这个吃货系列居然入了版权中心柠檬君的法眼,跟我签订了版权代理协议。
虽然离出书还远,但既然签了合同就不能不加把力气。今后一段时间,我会对已发表的这些文章进行修改,并增加一些新的篇目,统一一下文章的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1) 对所有文章按照主题重新进行编排,如“味道”、“粮食”、“肉类”等;
2)尽可能让每篇文章都包含历史文化、常用点菜词汇、美食品评三个方面的内容;
3)争取在每篇文章后面都附上两份我的中西合璧的独门菜谱:一份给国内想自己做西餐的朋友参考,使用国内比较容易获得的食材;另外一份用北美常见的食材做混搭口味的菜式。
一个多年的朋友读过我的文章以后说,世界上的吃货有两种,懂英语的和不懂英语的,看我的文章可以做一个懂英语的吃货。我还想加一点奢望,那就是可以帮大家做一个有趣的吃货,懂不懂英语倒在其次。
鉴于此,如果您希望在我的文章中看到某些您感兴趣的菜式或者相关话题,在我对本系列进行修改的过程中,欢迎留言或发简信给我。先此谢过。
附:《舌尖上的英文》目录(拟)
粮食篇
面包的前世今生 【初稿】
批萨无关比萨 【完稿】
名不副实的空心粉 【初稿】
出土美食 【完稿】
小麦的胜利 【计划中】
米 【计划中】
肉食篇
曾经游水 【初稿】
牛扒你吃几分熟? 【完稿】
鱿鱼种种 【初稿】
猪肉 【计划中】
鸡肉 【计划中】
味道篇
你怎么那么酸 【初稿】
文明也甜,政治也甜 【初稿】
历史的“盐”值 【完稿】
吃苦 【初稿】
无辣不欢 【完稿】
技巧篇
感恩节的火鸡怎么烤? 【初稿】
夏日里的烈焰狂欢 【完稿】
食品标签,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之一 保质期) 【初稿】
食品标签,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之二 成分) 【初稿】
北美篇
从早吃到晚的早餐 【完稿】
今晚去哪儿吃饭? 【初稿】
快餐也能高大上 【初稿】
除了火鸡,感恩节还要吃这些东西 【初稿】
饼干的吃法 【初稿】
在加拿大吃河狸尾巴 【初稿】
圣诞节吃什么? 【完稿】
办公室里“吃货”多【初稿】
世界篇
意大利慢食慢生活【初稿】
豆腐的国家标准 【初稿】
“印度客家菜”的故事 【初稿】
过年那些美食 【完稿】
啤酒里的进化论 【初稿】
红酒简史 【计划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