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同学,他在小学初中时学习非常好,都是考第一,上高中以后,高一上半年英语学习很吃力,他可能感觉没有希望,就放弃高中学习回家务农了。一年后,他妹妹考取了初中中专,与他形成比较, 他一下子受不了了,在家里闹情绪不出门不干活闷了半年。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这种行为呢?他产生了不合理的信念,英语学不好,就认为高考没有希望而放弃;妹妹考上中专,他认为自己不应该比妹妹差,后悔放弃高中学习,担心别人笑话他,因而产生不良情绪,在家闷了半年。这时给他讲道理,越讲他越难受,道理都懂,只是想法不合理。
不合理的信念(研修5/90)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常常不是不懂道理。相反,他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太多的大道理,凡遇事总能先判断出好与坏、该与不该、对与错……遗憾的是,在生命的某个关键时刻,这些大道理给予的判断,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反倒因为“知道”却“做不到”而成为内心冲突的根源,人生因此难逃拧巴甚至扭曲的境地。
道理是对客观现实的逻辑表达,心理反映的则是一个人的主观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道理和心理正好是“反”的。心理咨询正是整合了道理和心理的二元对立,从而协助求助者达成统一,使其想法趋于合理。合理就是接受硬币之两面,接受不确定性,在接受“好”的时候不排斥“坏”,在追求“确定”的同时也要容忍“不确定”的存在,知道既然有“此”必然有“彼”,有“这一极”就一定有“那一极”。所有的痛苦均源于想法的不合理!
比如你一进家门,老公突然给你一拳,你感觉很生气,当老公告诉你他中1000万大奖啦,你高兴的和老公抱着跳起来了。再比如,当有人一下子撞到你身上时,你感觉很不高兴,但当你看到他是个瞎子时,你没有情绪了。这都是事件相同,但由于认知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可见,并不是事件本身引起你的情绪,而是你对这个事件的认知影响了你的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合理情绪疗法: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并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古希腊哲学家艾皮克蒂特斯: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不合理的信念有三种:
绝对化的要求,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词联系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友好的对待我。当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绝对化的要求相悖时,就会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比如,一次考试不好就认为自己很笨,男人没有好东西等。
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结果的非理性信念。比如,一次高考失败后,就断言自己的人生已经失去了意义,一次失恋就认为自己再也没有幸福可言了。
我们要觉察一些对事件的认知是否合理,减少焦虑、抑郁和敌意等,让我们拥有一个比较现实、理性、宽容的人生态度,增加生活中积极快乐的体验。
您被不合理的信念困扰过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