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之“恋”

作者: 越窑 | 来源:发表于2018-04-09 20:24 被阅读121次

开元廿四年,公元七三六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次“致命邂逅”,上演了一个千古传奇。

那年仲秋的一天,天清气朗,清风徐徐,52岁的李隆基应邀到寿王李瑁府去赴家宴,午后,李隆基在寿王府后花园闲庭信步,偶然邂逅了年仅18岁的寿王妃杨氏玉环,杨玉环躲闪不及,按礼数请安后匆匆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花丛中。然而,刹那间,李隆基像被电击一样木然杵在那儿,登时被她的花容月貌所倾倒,心旌摇荡,浮想联翩。

此时李已无心闲逛,只想速速回宫。

李回宫后茶饭不思,理政日怠。一方面自己富有天下,自己想要任何一个女子都不是问题,一方面,杨玉环是自己的儿媳,悖离伦常贸然夺媳会导致天下人耻笑,他陷入两难境地,百思不得其解。真是千种闲愁、万般无奈。

这时要提一个人,这人便是心腹太监高力士,他聪明过人,多年的宦海经历,最是擅长察颜观色,俯仰逢迎,是李面前第一红人。几天来李愁肠百结,高早已猜透李的心思。一日高力士对李附耳曰,陛下何不效仿乃祖大行高宗皇帝?!一语惊醒梦中人。

当年还是皇子的高宗皇帝李治一日在御花园中偶遇武媚娘,武媚娘,李治母妃也,两人一见钟情,频频幽会,全然不顾伦常。李世民崩后,李治继位,武媚娘成为太妃,他并不能堂而皇之的迎进后宫,于是找了个借口,先让媚娘出家为尼,然后还俗,再册立为妃。两人如愿以偿。

七三八年,李找了个为母亲荐福的借口,令20岁的杨玉环出家至终南山为女道士,道号太真。故后人亦称其为杨太真,在杨做女道士的这七年多时间里,李早已寂寞难耐,时常在心腹高力士的陪同下,出宫赏景,实乃出宫微幸也。

天宝四年,公元七四五年,年已27岁的杨玉环还俗,立即被李隆基纳入后宫,封为贵妃,其时王皇后已故,李没有再立皇后,所以杨实际上相当于皇后,并享受皇后的待遇。

从此李始与玉环“合二五之精妙”,“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玉环极尽恩宠,“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物尽其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懈怠朝政,“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并且许以玉环之叔伯姊妹封号,如虢国夫人、韩国夫人等,“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并封其堂兄为相国。

平心而论,杨玉环没有干预朝政,只在后宫享受荣华富贵,和李隆基歌舞相随,日夜厮磨。然而,自天宝年始,唐玄宗日益荒于理政,一任佞臣当道,致使政治黑暗,吏治腐败,民生凋敝,军备松弛,由他当年亲手开创的“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荡然无存,并埋下了万劫不复的祸根。

七五五年冬,影响了此后中国上千年的“安史之乱”爆发,以安禄山(当年做过李、杨的干儿子)为首的叛军从范阳(今北京附近)起兵,一路势如破竹,所向被靡,很快突破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离长安只百余里。

此时李已完全手足无措,连派大将前往抵抗,结果纷纷战败,京城危在旦夕,在太子亨的授意下,大臣提议道,陛下应该先避过锋芒,待叛乱平息后再还都可也。李隆基采纳了大臣的建议。

七五六年,此时李已经72岁,垂暮老人矣。唐玄宗带着部分子女和后妃,在护卫军的保护下迤逦西行,奔往蜀地。一路颠簸泥泞,行进缓慢,李和妃子们其苦万状。

在离京不过百余里的一个名叫马嵬坡的地方,军士突然哗变,要求严惩爆发祸乱的罪魁祸首,李隆基在万般无奈下赐死杨玉环,处死杨国忠及其党羽。“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在暴风骤雨中,抑或是凄风苦雨中,一代“羞花”,时年38岁的杨玉环香消玉殒,“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在奔往成都的过程中,一行人衣食无着,路途艰辛,偶尔讨到的吃食都要先让玄宗享用。一向养尊处优的李隆基备尝人间艰辛。然而打击接踵而来,在成都立足未稳,就传来太子亨在灵武(宁夏吴忠)登基的消息,并遵李隆基为太上皇。次年,长安收复,玄宗还京,一到大明宫便被李亨“安排”至大明宫的西南隅,并筑高墙以禁之,“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此后李隆基在这里度过了余生,终日唯有思念玉环,回忆玉环的倩笑凝睇,回忆两人共处的时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五年后孤寂死去。

关于李杨之间有没有爱情,历来说法不一。至少白居易是认为他们是有爱情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不过,白虽官至刑部尚书,是中央大员,但是他并不是李杨同时代人,玄宗762年死,白770年生。

我认为李杨爱情说具有两重性。

李比杨大34岁,在当时几乎是大两辈,李邂逅杨时,李完全是为她的美色所倾倒,谈不上爱情,况且杨和寿王李瑁正是年岁相仿,新婚燕尔。可谓是如胶似膝。可以说在杨偶遇李之后到进宫之前的这段岁月,杨只是迫于李的淫威,也很难对李产生爱情。

不过,古代人往往先结婚后恋爱,杨进宫后备受恩宠,也许会在共同生活中碰撞出爱的火花,虽然年龄悬殊,但是,李杨二人用现代的流行词来说,他们都是“文艺范”,用专业术语来说,他们都是音乐人,擅长词曲歌舞,李杨二人爱好写诗,更是梨园的音乐总监,杨又担当教授之职,有此共同爱好,所以说李杨有爱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困惑的是,李杨这么多年共同生活,为什么没成有一子半女呢?抑或李瑁和玉环有子女(史书无载),李担心他们生育后会造成更大的不伦,抑或是李“老而无用”,抑或是杨不能生育。这个谜好像无解了。

历史上著名的子夺父妃和父夺子妃都发生在大唐王朝,故后人有脏唐臭汉(臭汉之典且不说)之说。

少许语言铺垫,情节基本属实

相关文章

  • 李杨之“恋”

    开元廿四年,公元七三六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次“致命邂逅”,上演了一个千古传奇。 那年仲秋的一天,天清气朗,清风徐...

  •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七场

    李之仪写给杨姝的词,倾诉相思之苦。 年近12岁的赵同学背诵李之仪的《仆算子》,为之赞叹! 一位父亲(于水)读给儿子...

  • 狗年之单身狗之生无可恋-数码绘画

    狗年之单身狗之生无可恋01 狗年之单身狗之生无可恋02 狗年之单身狗之生无可恋03 狗年之单身狗之生无可恋04 狗...

  • 恋“李”

    被一简书好友的梨花勾起的深深的怀恋! 3月的时候又回了娘家一趟 恰逢烟雨朦胧季!春雨轻飘,田地里稀稀拉拉的冒着新绿...

  • 使命担当齐汇聚,争做时代新主持--共青团湘潭大学委员会第一届主持

    (通讯员:杨涵 摄影:吴榕苑 李韩霞 张俊威 责编:祝林灿 杨依莎 王恋)11月24日下午,共青团湘潭大学委员会第...

  • 王者同人之李狄恋

    刚刚收完红buff的元芳侧耳倾听,附近除了鸟鸣之外,似乎多了另外一种骚动,而这种骚动不是来自别处,正是在暴君附近。...

  • 七绝聚首京城

    感念杨君赴京学习时邀约老友相聚,特赋诗记之。 久离故土恋知音,识得杨君念旧心。 酒至酣时嫌盏小,数盅不醉是情深。

  • 李杨题材由史入诗的审美原因

    李杨题材自古以来被无数迁客骚人由史入诗,吟咏不断,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李杨题材具有矛盾之美。唐玄宗是集盛...

  • 恋 文/鹤子 一恋天,一恋地,再恋贺李半生缘; 不求乾,不...

  • 北漂人看《盲道》

    导演: 李杨编剧: 李杨主演: 李杨 / 杜函梦 / 于越 / 胡明类型: 剧情 / 犯罪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杨之“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hw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