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落叶

作者: 半镜流年 | 来源:发表于2024-01-07 11:19 被阅读0次

    居住在青岛,别人一提到青岛就想到盛夏的海滨,辽阔的大海,但对于我来说,青岛最迷人的时候却是诗意的秋天。青岛的秋天,美得令人觉得一切释然如愿。

    单说八大关一带,树叶从空中到地上,上演着一年落幕之前的优美的安可。优美的事物常常缺乏力量,但是青岛的秋天,树叶们的安可声势浩大。道路两旁的地面上,到处是厚厚的落叶,依落下的顺序而有颜色、干湿和蜷曲程度的不同,一幅秋意图,层层叠叠一丝不苟。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若是秋天到崂山北九水,大概能体会到这十个字的妙处。空山独行,走着走着,人也空了起来,觉得人与落叶也没有什么分别,随时可以和落叶们混在一起,渺小地、宁谧地、安心地嵌进大山的任何一条微不足道的缝隙里。

    诗读到中唐,就像走进一座秋山。树枝上、空中、地上,都在上演秋天的离别大剧,满目的黄叶和红叶,温暖和湿润已经不再,而秋日已斜,光线暗淡,整个世界分外萧瑟,秋气扑面。人渺小而茫然,继而有一种接受一切的静定。

    刘长卿笔下经常落叶纷纷:“孤云飞不定,落叶去无踪”“十年犹去国,黄叶又纷纷”“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而杜甫,由盛唐步入中唐的大诗人,他用两句气势非凡的诗句说出了他的环境和内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妥协,不放弃,是不屈,但毕竟,整个时代已经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了。

    “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时代,其他诗人,是如何敏感于黄叶和落叶的呢?
    钱起:“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贾至:“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郎士元:“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
    司空曙:“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雨后绿苔生石井,秋来黄叶遍绳床。”
    韦应物:“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白居易:“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贾岛:“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唐代是绚烂的世界帝国,盛唐的建功立业的热望、飞扬潇洒的意气,自然是元气充沛的;但中唐以后,“绚烂世界帝国”的太阳西斜,繁华落幕,光明远遁,宦官专权,藩镇跋扈,朋党相争,边患四起,整个社会危机四伏,读书人陷入无路无依无望之境。

    大时代的光荣和飞扬过去了,虽然迷茫,虽然孤寂,但是喧嚣也过去了,肃杀的秋天来了,不但浪漫的繁花,连欲望的树叶也纷纷凋零,生命的本质露出了萧瑟而瘦劲的枝条,开始不向外求,转而向内心关照。这时,每一片落叶都变得意味深长,春和夏过去了,但作为这一片叶子,唯有这个秋天属于它了。每一片落叶都因为独一无二、稍纵即逝而被凝视,落叶从未这样被看见和投射感情,因为诗人们觉得自己就是一片落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代的落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eg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