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陉山之事,赵且与秦伐齐。齐惧,令田章以阳武合于赵,而以顺子为质。赵王喜,乃案兵告于秦曰:“齐以阳武赐弊邑而纳顺子,欲以解伐。敢告下吏。”
秦王使公子他之赵,谓赵王曰:“齐与大国救魏而倍约,不可信恃,大国不义,以告弊邑,而赐之二社之地,以奉祭祀。今又案兵,且欲合齐而受其地,非使臣之所知也。请益甲四万,大国裁之”。
苏代为齐献书穰侯曰:“臣闻往来之者言曰:‘秦且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臣窃必料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相结,秦之深雠也。三晋百背秦,百欺秦,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讎,不利于秦,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弊晋,而后制晋、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击之,譬犹以千钧之弩溃痈也,秦王安能制晋、楚哉?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齐恐,则必不走于秦且走晋、楚。三也。齐割地以实晋、楚,则晋、楚安。齐举兵而为之顿剑则秦反受兵。四也。是晋、楚以秦破齐,以齐破秦,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五也。秦得安邑,善齐以安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则韩、魏必无上党矣。夫取三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故臣窃必料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矣。
此时的秦国已是绝对的强大,赵国联合秦国攻打齐国,齐国那是相当的害怕,所以齐国想办法分裂这个结盟,先从赵国入手。
齐国对赵国的拉拢是割地与质子,赵王收到消息还是很高兴的,可他又不敢自作主张,于是报告给了秦国,请教秦王。
秦王派了特使见到赵王:齐国曾经与赵国相约救魏国,可齐国背约了,所以齐国不可信。你们挺好的,把这个事还告诉我了。可您想想。之前你们给我们两社之地,用来祭祀,现在却又按兵不动,打算联合齐国并且接受他们割地,这我就不理解了。算了,我们给您四万兵力,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下文没说赵国的反应,但应该是答应了秦国的要求,毕竟还是秦国厉害些,得罪不起。
得到秦国增加四万兵力的消息,齐国很紧张,于是苏秦帮齐王出主意了。
苏秦给魏冉写了封信,内容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我听说秦国打算给赵国再来四万兵力攻齐,我猜齐王肯定这么说:秦王明察秋毫,善于计谋,穰侯智慧过人,熟于军事,肯定不会给赵国增派四万人。为什么齐王会这么说?因为啊,三晋联合起来那就是秦国的大敌啊。三晋曾上百次背叛秦国,上百次欺骗秦国,秦国还能相信他们吗?
现在贵国帮助赵国攻破齐国,那只能增强赵国国力,对秦不利啊,此其一。秦国的谋士肯定会说:打败了齐国,晋、楚也会疲弱,到时一举战胜三晋、楚国。但实际呢,齐国现在很疲弱,他们攻打齐国就如同用千钧强弩去穿透脓疮那么简单,根本不会消耗国力,秦国到时候怎么去攻打三晋、楚国呢?此其二。如果秦国出兵少,别人就不信任,如果秦国出兵多,就会被别人控制。齐国害怕的话,肯定不会投靠秦国,会投靠三晋、楚国,此其三。齐国割地给三晋和楚国,晋、楚就会退兵,齐国举兵与秦决战的话,秦国就会受到反击。此其四。这样,三晋、楚国借助秦国打败齐国,又借助齐国打败秦国。为什么别人那么聪明,齐、秦却这么笨呢!此其五。
秦国如果夺下安邑,和齐和好,安定齐国,这样就会相安无事。秦国有安邑的话,韩、魏的上党之地必然不保。夺取三晋的肠胃之地与攻齐却怕有来无回,哪个好一些?所以我猜测齐王肯定会这么说:秦王明察秋毫,善于计谋,穰侯智慧过人,熟于军事,肯定不会给赵国派兵四万来攻打齐国。
苏秦的这封信不止是消除危机,还在乘机忽悠秦国攻打魏国,不得不说这种困难下没有放弃,却在想尽一切办法反败为胜,还是很厉害的。可惜,事后来看,联合国军照打不误,毕竟别人也不会被几句话给忽悠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