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老子》第2章

作者: 孤鸿学士 | 来源:发表于2018-03-11 16:55 被阅读104次

    第二章九十三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处。夫惟不处,是以不去。

    帛书《老子》甲本复原第46章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字】

    始:作为动词有“谋划”之意。

    声:泛指一切声音。

    音:专指有节奏的音乐。

    【校】

    “故”字衍,楚简甲本、帛书甲本、帛书乙本皆无此字。

    “倾”当为“涅”或“盈”。楚简甲本作“涅”,帛书甲、乙本作“盈”。《字汇补・水部》“涅,音盈。…‘涅”读为“盈”。汉人避汉惠帝刘盈讳。改“盈”为“倾”。

    “前”当为“先”。楚简甲本、帛书甲本、帛书乙本皆作“先”。

    “随”后脱“恒也”二字。帛书甲、乙本皆有“恒也”二字。

    “处”当为“居”。楚简甲本、帛书甲本、帛书乙本皆作“居”。

    “为”字衍,楚简甲本、帛书乙本皆无“为”字,“不”皆作“弗”。

    “生而不有”四字衍。楚简甲本、帛书甲本、帛书乙本皆无“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之“恃”当为“志”,“不”当为“弗”。楚简甲本、帛书甲本皆作“为而弗志也”。“志”读为“恃”。志从之声,恃从寺声,寺从之声。志、恃皆属之字声系,可以通用。古本作“志”,是用通假字。傅奕本作“恃”,是改借字为本字。

    “功成不处”之“功”字衍,“成”后脱“而”字“不”当为“弗”,“处”当为“居”。楚简甲本作“成而弗居”。帛书甲、乙本皆作“成功而弗居也”,“功”字、“也”字衍。“成而弗居”与前文“作而弗始,为而弗志”句式相同。“作”、“为”皆为单音节动词,“成”亦为单音节动词。“作而不始”、“为而不恃”都有“而”字,“成”字后也应有“而”字。

    “夫惟不处,是以不去”之“不”当为“弗”,“处”当为“居”。楚简甲本、帛书乙本“不”皆作“弗”。帛书甲本夺第一个“弗”。楚简甲本、帛书甲本、帛书乙本“处”皆作“居”。“处”、“居”同义。

    【注】

    知善、知美。为什么不好呢?因为凡是皆有对立面,且对立之间相互作用。仅知道美和善,属于片面认知。

    【译】

    天下人都知道美、善,这就不好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对立面是永远存在且相互作用的,有和无相互滋生,难和易互相成就,长和短相互显示,高和下互相充实,音和声互相混杂,先和后互相接随。所以圣人处事顺其自然,行教不凭借言语。万物兴起而不为作谋划,有所作而不凭心愿所往,做成了而不去占据。正因为不占有,也就无从失去了。

    【解】

    通过对立面可以反映出事物的原本,所以有和无相互滋生,难和易互相成就,长和短相互显示,高和下互相充实,音和声互相混杂,先和后互相接随。圣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做而弗始,为而弗志,成而弗居”。

    鄙人愚见,欢迎批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识《老子》第2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ew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