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左传》之两百四十一襄公十六年

作者: 俭是宝 | 来源:发表于2023-03-14 12:03 被阅读0次

  【经】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晋悼公。

  三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湨梁。

  戊寅,大夫盟。

  晋人执莒子、邾子以归。

  齐侯伐我北鄙。

  夏,公至自会。

  五月甲子,地震。

  叔老会郑伯、晋荀偃、卫甯殖、宋人伐许。

  秋,齐侯伐我北鄙,围成。

  大雩。

  冬,叔孙豹如晋。

  【传】

  十六年春,葬晋悼公。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张君臣为中军司马,祁奚、韩襄、栾盈、士鞅为公族大夫,虞丘书为乘马御。改服修官,烝于曲沃。警守而下,会于湨梁。命归侵田。以我故,执邾宣公、莒犁比公,且曰:“通齐、楚之使。”

  晋侯与诸侯宴于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齐高厚之诗不类。荀偃怒,且曰:“诸侯有异志矣!”使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归。于是,叔孙豹、晋荀偃、宋向戌、卫甯殖、郑公孙虿、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讨不庭。”

  许男请迁于晋。诸侯遂迁许,许大夫不可。晋人归诸侯。郑子蟜闻将伐许,遂相郑伯以从诸侯之师。穆叔从公。齐子帅师会晋荀偃。书曰:“会郑伯。”为夷故也。

  夏六月,次于棫林。庚寅,伐许,次于函氏。晋荀偃、栾黡帅师伐楚,以报宋扬梁之役。楚公子格帅师及晋师战于湛阪,楚师败绩。晋师遂侵方城之外,复伐许而还。

  秋,齐侯围成,孟孺子速徼之。齐侯曰:“是好勇,去之以为之名。”速遂塞海陉而还。

  冬,穆叔如晋聘,且言齐故。晋人曰:“以寡君之未禘祀,与民之未息。不然,不敢忘。”穆叔曰:“以齐人之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是以大请!敝邑之急,朝不及夕,引领西望曰:‘庶几乎!’比执事之閒,恐无及也!”见中行献子,赋《圻父》。献子曰:“偃知罪矣!敢不从执事以同恤社稷,而使鲁及此。”见范宣子,赋《鸿雁》之卒章。宣子曰:“匄在此,敢使鲁无鸠乎?”

译文

  【经】

  十六年春季,周历正月,安葬晋悼公。

  三月,襄公与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湨梁会见。

  戊寅日,各诸侯国大夫结盟。

  晋国人拘捕了莒子、邾子,将他们带回了国。

  齐侯率领军队攻打我国北面边境。

  夏季,襄公从诸侯会面的地方回来。

  五月甲子日,发生地震。

  鲁国大夫叔老会和郑伯、晋荀偃、卫甯殖、宋国人一起攻打许国。

  秋季,齐侯率兵攻打我国北面边境,包围成地。

  举行大规模的求雨祭祀。

  冬季,鲁国大夫叔孙豹去到晋国。

  【传】

  十六年春季,安葬晋悼公。晋平公即位,羊舌肸做太傅,张君臣做中军司马,祁奚、韩襄、栾盈、士鞅做公族大夫,虞丘书做乘马御。改穿吉服,选贤任能,在曲沃举行烝祭。晋平公在国都布置守备以后就沿黄河而下,和鲁襄公、宋平公、卫献公、郑简公、曹成公、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湨梁会见。命令诸侯退回互相侵占的土田。由于我国的缘故,拘捕了邾宣公、莒犁比公,而且说这两国“使者来往齐国、楚国之间”。

  晋平公和诸侯在温地举行宴会,让大夫们舞蹈,说:“唱诗一定要和舞蹈相配合。”齐国高厚的诗与舞蹈配不好。荀偃发怒,并且说:“诸侯有别的想法了。”让大夫们和高厚结盟,高厚逃走回国。当时叔孙豹、晋国荀偃、宋国向戌、卫国宁殖、郑国公孙虿、小邾国的大夫盟誓说:“共同讨伐不忠于盟主的人。”

  许灵公向晋国请求迁都。诸侯就让许国迁移,许国的大夫不同意,晋国人让各国诸侯回国而单独出兵进攻许国。郑国的子蟜听到将要进攻许国,就辅佐郑简公跟从诸侯的军队。穆叔跟从鲁襄公回国。齐子率领军队会见晋国荀偃。《春秋》记载说“会郑伯”,是为了把序列摆平。

  夏季,六月,军队驻扎在棫林。初九日,攻进许国,驻扎在函氏。晋国的荀偃、栾黡带兵进攻楚国,报复在宋国扬梁的那一次战役。楚国的公子格带兵,和晋军在湛坂作战。楚军大败。晋军就侵袭方城山的外边,再次进攻许国然后回国。

  秋季,齐灵公包围成地,孟孺子速拦击齐军。齐灵公说:“这个人喜欢勇敢,我们离开这里以使他成名。”孟孺子速就堵塞了海陉险道然后回去。

  冬季,穆叔去到晋国聘问,同时说到齐国的事情。晋国人说:“由于寡君还没有举行禘祭和百姓没有安息,所以不能救援,如果不是这样,那是不敢忘记的。”穆叔说:“由于齐国人早晚都在敝邑的土地上发泄愤恨,因此才来郑重请求。敝邑的危急,早晨等不到晚上,伸长了脖子望着西边说:‘也许可以来救援了吧!’等到执事得空闲,恐怕来不及了。”见了中行献子,赋了《圻父》这首诗。献子说“偃知道罪过了,岂敢不跟从执事来一起为国家忧虑,而让鲁国到达这样的地步!”见了范宣子,赋《鸿雁》这首诗的最后一章。范宣子说:“匄在这里,岂敢让鲁国不得安宁?”

晋平公即位进行人事调整是正常的事情,而且没有调整高层的六卿,这些都是中层的大夫职位,其中祁奚曾经在襄公三年(前570年)告老退休,大家还记得“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吧!现在十三年过去了,再次出山。

湨梁会见是晋国为了重申霸主权威,邾、莒两个小国频繁骚扰鲁国,去年晋国就准备收拾这两国了,因为晋悼公病逝才没有行动,这次会上晋平公当然直接动手。宴会上齐国高厚唱诗和主旋律不一致,荀偃发火了,高厚只能跑路。

许国内部显然分裂了,许国本是楚国附庸,现在许灵公想投靠晋国,许国的大夫们却不同意。这次交锋楚国还是败给了晋国。

虽然收拾了邾莒两个小国,齐国还是有了二心,原因在襄公十四年(前559年)提到了,士匄借了齐国的仪仗没有还。只是齐灵公决心不够,不愿和鲁国决战。鲁国被齐国打了,就向盟主晋国求救。《诗经·小雅·祈父》第一章就是“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明显抱怨晋国没有尽到霸主的责任。《诗经·小雅·鸿雁》最后一章“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娇。”应该是比喻鲁国当前的困境。

相关文章

  • 赏与罚

    翻到《群·左传·鲁襄公二十六年》,专门讲赏罚之事。其中一些话,至今看来仍然值得借鉴: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意思是:...

  • 周襄王姐姐王姬乱宫闱,连孙子也不放过?我们冤枉她两千多年了

    《左传》载:“公子鲍美而艳,襄夫人欲通之,而不可,夫人助之施。昭公无道,国人奉公子鲍以因夫人。” 这里的襄夫人,叫...

  • “问斩”为何待“秋后”?

    我国历史上关于行刑与时令的关联、匹配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就有“秋冬行刑”的记载,《礼记·月令...

  • 成语典故|楚材晋用

    成语释义: 比喻本国的人才流失到别的国家去工作。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虽有才,晋实用之。” 成...

  • 2022-11-24摘记(7)

    学习成语《班荆道故》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

  • 《左传》——襄公(一 二)

    好久没有看《左传》了,接着上册继续。襄公在位三十一年,不幸的是其继位时年仅四岁,和他老爸成公继位的岁数差不多。鲁国...

  •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班荆道故与破釜沉舟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 班荆道故 【典源】《左传·襄公二六年》:“初,楚伍参与蔡大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亦名“椒举...

  • 《左传》故事--从晏子不死君难看春秋君臣关系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娶)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详细记载了齐庄公因为通奸大臣崔杼夫...

  • 古代的鸡鸭

    古代鸡比鸭贵。《左传》襄公廿八年:“(齐国)公膳日双鸡。饔人窃更之以鹜。御者知之,则去其肉而以其洎(肉汤)馈。子雅...

  • 童心,在不断增长的见识中丢失

    文/欣口一笑 童心指孩童般纯真之心,不带有杂质,是纯真的心理。 “童心”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于是昭公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左传》之两百四十一襄公十六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zh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