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小县城,坐上了回家的车。旁边坐着一个放羊佬,阿海听着熟悉的话,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山羊味,阿海心里多少有些感慨。
阿海已经有三年没有回家了,今年的火把节他答应了阿达阿莫(爸爸妈妈)回来。他已经对曾经习惯了的味道反感了,回家是不是不能适应了?
4岁,就跟着阿莫去放羊。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是替村子里的“有钱人”放羊。天生就不太聪明的阿海,直到7岁才知道穷富有别。
一想到往事,阿海心里就不是滋味!也好,总算是给自己寻到了一条出路。打工,也是可以挣到钱的。这年头在外干什么都能挣钱,比在这干旱少雨的群山里强多了。
到了村委会下了车却没有看到阿达,可阿莫在电话里不是说阿达早早地来接他了吗?尽管三年没有来,巴掌大的地方,有几个喝酒的去处阿海还是知道的。
没走几步路,就在白吉嫫家门口看到了自己的摩托车。这摩托车还是阿海买回来的那辆,看来兄弟阿耀还是不给阿达骑他新买的车。
“这个杂种……”阿海心里对兄弟一阵痛骂,然后乐呵呵地走进白吉嫫的小吃店。寒暄几句,掏出一张百元大钞替阿达付了钱,绑好行李箱发动车子回家。
阿达还是狗改不了吃屎,整天沉迷于杯中那二两马尿。有时候,阿海自己也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彝人。毕竟,在外面的世界提到彝人好像就离不开酒。
放牧、干活,基本上还是阿莫一个人的事。想到这里,阿海加了一把油门。他想尽快回家,看看阿莫放羊回来了没。
回到了家,村里的几个老人早就在家等着了。老人们来阿海家,自然是跟阿海学彝文。这些老人,学几个彝文都可以吹嘘一阵子。
三天的火把节一过,阿海就要返程了。无论阿莫怎么说,阿海决心已定。在这穷乡僻壤,他能有什么钱途?
“阿海,你不能走!”老人们说道。
老人们希望阿海留下来帮阿莫放羊,随便把他们的故事和克智(彝族口头哲学)记录了下来,随便再多教他们些彝文。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阿海,你不能走!”村长说道。
“我为什么要留下来,村长?”阿海问。
村长说:“上面的政策下来了要扶贫,我希望你们年轻人能留下来。”
也对!除了他们几个年轻人会讲国语之外,会说流利的汉话都没有几个。像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连句汉话都不会听更别说汉语了。
这几个年轻人,能帮上村里忙的怕也没有几个。那些远嫁的姑娘肯定指望不上,在街上的那些人也指望不上。剩下的,就是阿海他们几个闯荡江湖打工的。
街上的那些,不是打个针教个书就是做生意的,或者就是吃公家饭的。这些人忙得很,村子里有事都不会回来的。
扶贫是好事,在外多年阿海受够了给民族贴上贫穷落后野蛮的标签。阿海怎么也想不到,会说两句国语也能为村子做点什么。
“阿海,你不能走!”老毕摩说道。
毕摩的职责,一直都是传播彝族文化。随着时代的变革,毕摩的传承快断了。是啊,这个年头谁还会学习彝族文字学习彝族文化?对于普通人来说学这些,根本就没有什么用!
阿海的彝文,是14岁那年从老毕摩那里学来的。尽管断断续续地学了好几年,可是阿海还不会念诵那些古老的彝族经文。这些彝族经文,才是彝族文化的核心。
“阿海,今天几号了?赶紧回来上班!”厂长打来电话。
“对不起,我不想回来了,再见!”阿海说完,挂断了电话。随手把那个卡扣出来一丢,插上了家乡的卡。
是时候承担责任了,人的一生不仅仅只是为了钱。今天所舍去的是六月份的工资还有押三个月的押金,以及一份城市里干了七八年稍微体面的工作。
能得到什么,阿海不再奢望。重回牧羊,他连自己都没有准备好,还要想得到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