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简书的好友@温友友,给我推荐了《好好说话》这本书,我也就结合正在看的《原则》一起阅读了;
原本在阅读《原则》一书的时候,看的都是事情的原则,把一些基础的时间当作一个模板来出来,制定出一套自己能够用的流程,或者别人也能单独操作的系统;虽然生活中人们总批评别人是思维固化了,不会变通了,但这不在原则的范围呢,所谓的原则是时刻的完善,让原则时刻的遵守社会的脚步,遵守市场的规律;
制定属于自己的原则,能够帮自己省下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去总结其他事情的原则,而不是仅凭这过去的印象去处理事情,因为人性的印象是最会骗人的,把肌肉老当作一个敌对,而把小孩的威胁直接忽略,而社会上就出现很多利用小孩来偷东西,还有就是人们的记忆也会骗人,总是选择性记住对自己有利的记性,所以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从不同角度可能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但是在相同角度看到的人的记忆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有些环节可能对直身没有好处甚至是坏处,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人们更愿意记住有利的部分;
在《好好说话》的沟通部分我认为有几个片段很有意思:
换位思考
如果我们是孙悟空,又要打死白骨精,又要顾及师父的面子,该怎么办呢?我们就应该站在唐僧的高度来分析里面的利害关系。比如,孙悟空可以这样说:“师父,我知道您是怕我万一看得不准就会滥杀无辜。可是您也要想想,万一我们被外表迷惑错放走了妖精,受苦的可是周围的老百姓啊。多少生灵涂炭可都要算在我们头上,到时候在佛祖面前如何交代。”
这就相当于是一个员工,从领导真正关心的问题着手去提出自己的诉求。就算这时候唐僧还是犹豫,至少也不会念紧箍咒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说服。 当然,领导不一定像唐僧那么唠叨,他的考虑也不一定像唐僧那么高大上,但是道理是一样的,就是上下级想问题的角度不同。领导想问题跟我们的优先级是不一样的,我们得跳出自己的专业局限,才能找到他听得进去的理由。
找到痛点,对痛点来弱点击破
比如把老板当作大客户来服务,挖痛点,深挖,然后看心情要不要撒盐了,让他感同身受;
比如,在工作中,很多基层工作者最头疼的就是办事手续太烦琐,而让领导简化流程又很难推动,因为领导办事的时候手续并不烦琐——没有痛点嘛。怎么办呢?让他痛! 我们要把话说成这样:我们也是被逼无奈;我们也得走流程、按规矩来;这也得签字,也得批示;这也要开会,也要打报告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白忙,要拉着领导一起忙,直到领导不堪其扰,说出那句我们等了很久的话——“这点小事也要来麻烦我?” 妥了!现在我们就可以说出憋在心中很久的那句话了:“唉,我们不也是没办法吗?程序就是这样规定的,我不天天找您我担不起这责任啊,要不咱们考虑考虑简化一下流程?”这个时候,跟我们有一样痛点的领导,自然也就比较容易点头;
又比如,我们要推进一个项目,但是领导觉得风险太大。那我们要清楚,领导和我们的痛点是不一样的。错过一个好项目,对他来说也心疼;可是万一搞砸了,我们倒是可以辞职走人,领导舍不得啊,所以他的痛点在这里。所以,在劝领导的时候,我们不要太多强调收益,更多地要强调风险规避;不要太多强调创意(什么行业先行者啊、领先多少年啊,这些会让领导越听越害怕),更多地要强调市场的可行性(即别人也有干成过的)。这才是找准了领导的痛点来进行说服,效果会好得多。
其实我有时候也觉得懒得说,懒得跟公司提自己的利益,但是有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你懒得说,那公司可以懒得给的,毕竟有些承诺可有可无,有些承若只是口头;如果老板没给到你,可以解释完业务繁忙,你自己都不记得,老板哪里会帮你记得,是自己的东西就应该自己去争取回来,付出的努力就应该有自己的回报,该拿的还是要争取拿回来,因为没有那么多公司什么提成都给你算好,放好等你去领就好的!好好说话也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你连老板都能说服【说服不是我搞定了对方,而是对方升级了,自己成长了】;
然后也会发现说话也是有原则的,也有基础的固定模板,但是我也观察身边的人每个人其实都应该有一套自己的说话技巧方式,毕竟每个人都是演员,每个人的演绎方式不一样,有些人可以大声的说出来爆发出来同时表情动作到位,很自然的流露;但是有些人同样的言语却难以表达同样的脸部表情,动作行为,他自己都会觉得很别扭,东施效颦,只有摸索出自己的原则才能真实的恰好好处;我觉得语言就需要被演绎出来的,基本套路是基础,真正的说话能力还是需要酝酿去琢磨,去演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