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步步惊心一切的一切有意思的文章
步步惊心 | 别傻了,美白广告都在骗你

步步惊心 | 别傻了,美白广告都在骗你

作者: 土逗公社有更新 | 来源:发表于2015-09-25 15:43 被阅读2235次

    如果你是想进来看看如何可以在夏天变得更白,那真是对不起了。其实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我们为什么想要变得更白?”变白?废话,当然是因为想要变得更美啦。但是,为什么“肤白”就是“貌美”?为什么黑妹子不受待见?为什么男人不需要变白?(路人语:你落伍了,现在的小鲜肉都流行肤白貌美)。好吧。易卉君只是被太阳晒得太晕,想脑洞开开来讨论下我们审美观背后的政治经济学。

    我们很少反思我们的审美,只是将它视作理所应当。当我们开始剖析自己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了一种“美”的标准,生活中便出现了另一种可能。我们对于“美”的理解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理所当然。它往往与我们头脑中的等级秩序相关,与社会结构中的阶级、种族隔阂相联系。

    肤色主义:居然还记载着阶级斗争的历史

    肤色主义,指的是对白肤色的偏好,以及对黯淡肤色的歧视。它实际指的是一种建立在肤色基础上的等级体系,体现在社会文化习俗和社会结构中。在美国,由于黑奴和种族歧视的历史,黑皮肤成为黑奴、黑仆的象征,而奥巴马身上所表现的咖啡色,则成为黑人精英的符号——这是一个混血的,中产阶级的黑人。亚洲的情况要更加复杂一些。因为亚洲国家肤色等级的形成,既有内生的因素,也有外来的影响。印度人对白皮肤的偏好不仅来源于他们的殖民历史,更根植于种姓制度,第一等级的婆罗门和第二等级的刹帝利长期在室内活动,终日不见太阳,而第三等级的吠舍和第四等级的首陀罗则长年从事户外劳动,晒成一身黝黑的皮肤。中国人对白皮肤的偏好同样由来已久,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肤白”的偏好背后隐藏着阶级、地域、性别的等级秩序。不管是《楚辞》、《战国策》里的“粉白黛黑”,还是《洛神赋》里的“芳泽无加,铅华弗御”,都将美女描述成皮肤洁白无瑕的上层女子,即“白=富=美”。很难想象长年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拥有雪白的皮肤。

    隐藏在“一白遮百丑”审美观背后的是对体力劳动者的排斥,以及对不事劳动的上层阶级的向往。这种阶级等级的意涵延续至今,与我们的地域等级相互重合。居住在中原地区和江浙一带的人们,拥有更浅的肤色,而生长于高原地区,以及福建广东沿海一带的人们,则由于日照呈现更黯淡的肤色。但在古代,前者是富饶区域,而后者属于蛮荒之地。浅肤色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文明的标志,而黯淡的肤色则隐喻着原始和野蛮。当中国进入现代化过程,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不平等也逐渐被纳入肤色等级的内涵。

    在城乡二元格局的基础上,农村人因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所形成黑皮肤,与城市人长期在工厂内部劳动养成的白皮肤形成鲜明对比。黑/白之间的等级被农村/城市之间的不平等所加强。肤色之间的区隔与地域的边界重合。那为什么“白皮肤”只作为“女性美”的指标?在古代父系社会,妇女被视为男性的私人财产,不能随意“抛头露面”。尤其是上层阶级的女性,被束缚在闺阁里,晒不到多少阳光。而不管是哪个阶层的男性都要在户外的阳光下参与公共活动。黝黑的皮肤代表着力量,而苍白的皮肤则代表柔弱。“白肤色”成了美女的标配,本身也代表着两性不同的社会分工,以及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因此,肤色的“黑/白”等级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也与阶级、地域、性别等级重合。在这些等级体系中,“白肤色”代表着更高的阶级、更富裕的地区,以及更为女性化的性别身份。

    当肤色主义遇到消费社会:那火花太大我不敢看

    虽然“肤色主义”一直存在我们的文化中,但“美白”成为一种大众行为,则在资本主义和消费社会来临之后。五四以前,“美白”不过是有闲阶级的专利,普罗大众没有闲也没有钱来进行“美白”。五四期间开始提倡女子运动,崇尚健康美,一直到革命结束,敷粉行为在革命青年眼中都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浮华恶习。解放之后,中国经济短缺,百货里销售的只限于几种保持皮肤湿润的“雪花膏”。成分简单,包装简陋,物资紧张的时候甚至按斤卖,用塑料袋装。易卉君小时候冬天手裂出血来,用的都是爸爸工厂里的食用甘油滋润,妈妈的化妆台上永远只摆着一盒“菊花”图案的雪花膏。改革开放之后,国外护肤品逐渐进入中国市场。电视里开始播放各种护肤品和化妆品的广告。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将中国的消费者和垄断世界市场的化妆品大公司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再加之娱乐产业和流行文化的发展,身体消费成为了一种潮流。明星们白皙的皮肤成为了时尚的标志,再次唤醒了沉睡在我们文化中的肤色偏好。

    消费社会里,资本常常借助人们内心的观念,并将之转化为消费的欲望。人们对于“美白”的追求也难逃资本的魔掌。资本抓住我们的弱点,膨胀我们心中向上攀升的欲望,制造出一个由美白者构成的市场。这个市场养活了在化妆品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的跨国公司。欧莱雅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它旗下涵盖了兰蔻、薇姿、碧欧泉、美宝莲等21个知名品牌。2006年,它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58亿欧元。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来自于全球女性所消费的美白产品。

    女性对美白产品的消费已经为化妆品的垄断企业增加了巨额利润。但是,美白产品对身体健康的损害非常大。早期的美白产品通过添加铅来实现美白,之后是水银。两者都是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在皮肤上的长期积聚会破坏身体的健康,过量则会威胁生命。虽然,现在许多美白产品用对苯二酚来替代铅和水银,但它对身体的危害却鲜有人提及。化妆品公司为了增加美白产品的销量,通过各种手段来赞美白皮肤,贬低黑皮肤,固化肤色歧视。今天,各种美白、祛斑的产品风靡世界,围绕着“美白”已经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产业链。各种广告、美容书籍、生活节目都是巨大产业链的一环,它们在不断地重复一个理念:那就是如果你不白,那你的生活将会变得黯淡无光。这无形中给那些反对美白或不在乎肤色的女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却隐藏了化妆品公司的意图——多卖产品多赚钱。台湾生活节目《女人我最大》里的护肤顾问牛尔老师,夸张地告诉女人们,如果你的皮肤不白将会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而他在成名之后,立即着手开发了自己的化妆品品牌。几年前,大S的一本美容秘笈,掀起了女性的美白热潮,但后来又爆出,这本书只是公司团队的策划,目的只为增加大S的知名度和明星形象。

    下个夏天,“美白”嫑再成烦恼

    “美白”,这一看似理所当然的社会现象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各种等级、权力关系以及消费的阴谋。资本设定的游戏里,我们通过粉饰自己身体来为其增加利润,然后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没有尽头的黑洞。打破游戏的第一步就是跳出它设定好的思维框架。当我们开始反思肤色偏好背后的政治经济学时,离解放自己身体的道路也不远了。与其纠结在肤色问题,不如将更多精力花在让自己开心和充实的事情上。人生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做自然的自己最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步步惊心 | 别傻了,美白广告都在骗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qwcttx.html